登上国外主流媒体,获驻外大使接见!这位上海大学生,在科威特讲述中国故事!
更新时间:2025-02-05 08:53 浏览量:1
“感谢上外大家庭为我追求外交理想提供了宝贵舞台”,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秦可涵如是说。回首过去三年,他在上外度过了一个充实且富有意义的青春,进入东方语学院学习,他收获了近三年全部专业课满绩的成绩。在这里,宽阔的国际视野与独特的文化理解指引他用阿语讲好中国故事,把青春力量贡献给党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中间为秦可涵
秦可涵,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系21级本科生,中共党员。曾公派前往科威特留学,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
专注学业,连续三年满绩
进入上外学习后,秦可涵作为一名阿拉伯语专业学子,在学习中打好语言基础成为他对自我的基本要求。在学校就读的三年,他始终重视学习,专业成绩长期名列前茅,所有专业课程均满绩,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学习能力,由此获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特等奖。
东方语学院
上外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始建于1959年,拥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服务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一带一路”所需,旨在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
在国内课堂,上外教师总是语重心长地叮嘱学子,“用阿语讲好中国故事是小语种人的责任担当”,从师长处获得为祖国事业奋斗的远大志向就此在秦可涵心中萌芽。
秦可涵在大二时便报名参加外交部遴选,并被确立为外交部 2023 定向培养人选,立志为中国外交事业贡献力量。经过不懈努力,他最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争取到了前往科威特公派留学的资格。
公派留学,讲述中国故事
留学期间,秦可涵不断战胜自己,从最初的紧张无措到后来的游刃有余,竭尽所能地向阿拉伯世界的人民讲述中国故事。留学期间获得了中国与科威特互换奖学金,科威特教育部留学生奖学金等国家级荣誉。
留学时,恰逢中国与科威特签署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十周年,他接受科威特中央电视台邀请,登上了科威特的“朝闻天下”。这次访谈也被当地各大主流媒体转发,甚至引起我国驻科使馆关注,得到大使称赞。
就“一带一路”合作十周年接受科威特央视采访
作为公派留学生受驻科威特大使张健卫接见
在专业学习与文化交流之外,秦可涵还担任科威特大学留学生班的班长,班上有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近200名学生,因此常有文化交流与碰撞。但秦可涵的出色表现和青年号召力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认可,毕业典礼时推选他作为代表致辞。
热心志愿,架起沟通之桥
入学时,老师送给秦可涵的阿语名字是احسان(罗马化转写为 “ihsan” ),意为“善良的”。人如其名,在周围同学眼中,秦可涵一直拥有着善良憨厚的性格,热心帮助别人的他,常常投身各种志愿活动。
秦可涵印象最深的就是参与中科“一带一路”十周年媒体交流会的协办,会议开始前,他邀请了当地网红朋友Ahmad Buzz参加,在instgram上有近三十万粉丝。
不断深入的了解让这位科威特年轻人对中国提起了兴趣,在会后非常高兴地告诉秦可涵,自己一定要去亲眼看看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看看给科威特带来天翻地覆变化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他和朋友发挥自媒体的影响力,制作了相关视频,向粉丝讲述中科友好与双方的“一带一路”合作。
邀请科威特网红参观中国承建的科威特大学
此外,秦可涵还曾任文旅部中国文化中心志愿者;担任过科威特中华美食节解说志愿者;“一带一路” 青少年摄影展翻译志愿者;还作为学生志愿者接待了新疆大剧院巡回演出团,向阿拉伯世界的朋友宣传“新疆是个好地方”,努力破除西方舆论。
向前科威特驻华大使介绍“一带一路”摄影展作品
回国后,担任第七届进博会市公安局的小叶子组长,积极响应上海市卫健委号召,为前往上海就诊的阿尔及利亚病人朋友做义务翻译,践行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如今的他担任着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助管,已参与多场高级别双边外交活动,如第四届中阿改革发展研究论坛,文明研讨会,阿拉伯官员研修班等,接待过许多阿拉伯高级官员与学者。
秦可涵参加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改革发展论坛
在上外学习时光已有三年时间,但秦可涵的故事尚未完结,在这里,他已然利用从学校习得的语言知识,借助广阔的平台,努力构筑起中阿文明交流的桥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用阿语讲好中国故事这项使命任重道远、意义非凡。期待他在未来,能为文明交流做出更杰出的贡献!
本文素材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官微/官网、思索阿拉比、上外东方语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