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文化中国行 我在山西过大年 |河东大地:花样年俗 处处欢腾

更新时间:2025-02-05 09:16  浏览量:1

河东大地:花样年俗 处处欢腾

摊位鳞次栉比,非遗好物让人目不暇接;步伐灵动矫健,舞龙、背冰等民俗表演引得观众阵阵喝彩;稷山麻花、闻喜煮饼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游客排起长队……新春的河东大地,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和热闹。各地拿出“看家本领”,围绕河东民俗、传统非遗推出的系列迎新主题活动让年味愈发醇厚。

大年初三,在运城博物馆非遗市集上,一场别具特色的非遗展示体验活动火热开展。螺钿漆器、掐丝珐琅、木版年画、铜雕技艺等传统手工艺人现场展示技艺,让游客零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这些手工艺品不仅精美绝伦,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成了游客们带回家的最佳纪念品。

非遗市集还设立了潮玩体验区。在省级非遗绛州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吴百锁的指导下,游客们拿起工具认真地制作,脸上满是新奇与专注。一张张宣纸在按压下,变成了一幅幅精致的年画;一管管釉料,在省级非遗掐丝珐琅代表性传承人马金瑞的手中,拼成一个个精美的图案……现场多彩的非遗体验,让游客们大开眼界。“逛一圈下来,忍不住要买几件,这一趟非遗之旅太难忘了,收藏了好几件非遗作品。”游客董慧研开心地说。

如果说,运城博物馆非遗市集的年味清雅可人,那运城盐湖景区非遗表演的年味就是热辣滚烫。

夜幕降临,盐湖变得深沉而静谧,随着一声激昂的锣鼓响起,打铁花表演正式拉开帷幕。8个巨大的火炉将铁水烧得通红,艺人手持花棒,精准有力地将铁水击向高空,瞬间,朵朵金花在夜空中绽放,如繁星坠落,似金龙狂舞,金色的光芒与荡漾的湖水相互交融,绘成一幅流动的金箔画卷。

而不远处,无敌风火轮飞速旋转,炽热焰火映红了游人的笑脸;水上飞人结合火壶表演,舞出了“凤凰浴火涅槃”的视觉盛宴;烟花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仿佛将整个银河都搬到了人间……

现场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孩子们兴奋地跳着,大人们也惊叹于眼前的景象。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大家都想把这绚丽的画面永远珍藏。

随着最后一簇打铁花在夜空中消散,火壶表演者稳稳收势,这场融合了打铁花、火壶等非遗表演的盛宴缓缓落下帷幕。可观众们却依旧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去。从山东来运城过年的游客陈长龙浏览着手机中的照片,意犹未尽地说:“这两天的表演太精彩了,眼睛都看不过来了。各种民俗表演和非遗展出在春节期间密集上演,不仅有了浓浓年味,也让我这个外地人实实在在领略到了运城传统文化的魅力。”

平定技艺:花馍飘香 蒸蒸日上

掀开蒸屉,阵阵蒸汽扑面而来。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年味正浓,平定县张庄镇张庄村的山西好客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内馍香四溢。

待蒸汽稍稍散开,贾如霞利索地将色泽鲜艳的花馍坯子一一拣出,这些坯子晾凉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了。

馍,山西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过年蒸花馍这一习俗同样由来已久。

37岁的贾如霞是平定传统花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揉、搓、捏、点、切、刻、划……一个个普通的面团在贾如霞的手中“活”了起来。

一条嫩黄的小蛇亲昵地环绕着一颗爱心,灵动的双眼闪烁着温柔的光;绿色的蛇身与威严的狮头奇妙组合,憨态中不失威风凛凛;红彤彤的小蛇娃娃,咧着嘴,萌意十足地向人们微笑……花馍搭上国潮风,一个个花馍让人眼前一亮、心生爱意。

“每个花馍都要经过配料、和面、压面、塑形、粘配件等十几道工序,现在我们紧跟潮流,设计了很多关于‘蛇元素’的花馍,这个是‘发财蛇’,那个叫‘醒狮蛇’,这样的花馍既有健康品质又有视觉美感。”一边忙活着手里的活计,贾如霞一边向记者介绍公司的产品。

平定县张庄镇,素有制作花馍的传统,该镇紧抓市场机遇,深入挖掘非遗花馍制作这一技艺,由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张庄供销合作社、平定传统花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贾如霞三方合作成立了山西好客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搭建规模化、标准化的花馍生产平台,推动这一非遗技艺进一步创新传承,使花馍这一传统美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为了进一步扩大非遗花馍的影响力,公司还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打造“花馍直播间”。直播间在展示花馍制作过程、背后的文化故事的同时,还有各种精美花馍产品的购买链接,观众不仅可以看到产品的制作流程和工艺,还可以线上下单购买自己喜爱的花馍产品。

行走在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侧,经验丰富的师傅们熟练地揉面、造型、点缀,一个个面团在他们手中变成栩栩如生的精美花馍;另一旁,现代化的设备有序运转,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对产品进行包装封存,确保了花馍的品质和卫生安全。

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古老的花馍技艺在这里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行走间,又有一屉花馍出锅,氤氲蒸汽里,蒸出了浓浓年味,更蒸出了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司徒小镇民俗活动多

2月1日,晋城市司徒小镇,丰富的民俗活动、特色山西美食为游客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新春体验。

刘家堡村:花灯璀璨 熠熠生辉

“奶奶,快看,灯亮了!灯亮了!”2月1日,大年初四傍晚,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居民闫女士带着4岁的孙女逛街时,小孙女欣喜地喊道。一盏盏亮起的花灯,点亮刘家堡的夜空,为游客呈现了一场传统民俗与文化传承交相辉映的视觉盛宴。

刘家堡第四届“堡里有年味 回村过大年”花灯节于1月29日(正月初一)正式开始,将持续到2月15日(正月十八),展期18天。此外,“廉行太原520”小店专线正式开通运行,终点为刘家堡村,游客可免费乘坐观光。

晚上7时,花灯节现场游人如织、宛如画卷中的流动色彩。一步一景色,一步一花灯,道路两侧十二生肖、国潮女孩、诗韵乡愁等不同主题的灯组一个接一个,引得游客驻足留影。舞龙舞狮表演队伍四处巡游,醒狮踩着鼓点摇头摆尾、点头鞠躬,给沿途商户送祝福。身着鲜艳服装、手持彩绸舞动腰肢的秧歌队舞出原汁原味的乡土情怀。

“白天乘坐免费公交车陪来旅游的外地朋友喝牺汤、体验非遗剪纸,出来后已天黑,正好看灯。今年的花灯可好看了,造型也特别丰富,不光有龙、凤、悟空、天龙石窟佛首,还有百家姓主题花灯,我们俩一下子就找到了‘邓’和‘罗’,感觉挺有意思。”市民邓女士告诉记者,一路上背棍、高跷等民俗表演轮番登场,她和朋友边看边玩,大呼过瘾。

在离大门不远的区域,花灯“说”起了山西方言。“巧巧个迷”“欢欢儿的”这些太原人民耳熟能详的方言词汇,以花灯展示的形式出现在了游客面前,引得来往游客纷纷停留拍摄。

“这些还不是最热闹的,我们还有‘别出心裁’的秘密武器呢。”刘家堡村党委副书记王俊利介绍,今年花灯由四川自贡的花灯制作团队历时3个月完成,展区面积较往年扩大一倍,全方位展现刘家堡乡村振兴特色文化内容。除了花灯,晚上还有中国式的浪漫——千年非遗打铁花。表演者舞动1600多摄氏度的高温铁水,抬起打板用力一击,迸溅出万朵火花、划出一道道精美的弧线,就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把夜空装扮得灿若星河。刘雄辉在外工作5年,今年回到家乡过年,他说:“家乡变化真大、变得真美,喜庆热闹、年味浓浓!”

晚上8时,从各个园区入口进园赏灯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花灯节以绝美的花灯造型和绚丽多彩的灯光,给前来赏灯的游客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