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穿着汗衫签约受聘,登上春晚的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更新时间:2025-02-05 16:54  浏览量:1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吴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穿着花棉袄跳舞的机器人成了整场晚会最炫酷的“显眼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到,这群“显眼包”名为H1,年仅一岁半,背后的研发企业宇树科技是一家专门做四足机器人的新创公司,CEO是201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的王兴兴。

2025年央视春晚上的机器人舞蹈表演。春晚直播截图

2024年7月,上海大学与上海市宝山区、杭州宇树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上海大学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当时,三方计划在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等方面展开合作,紧密围绕“交叉-感知-芯片-本体”等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与产业化工作,共同建设通用智能机器人产业制高点。

王兴兴(右)受聘成为上海大学研究生兼职导师等。上海大学供图

值得注意的是,签约仪式上,王兴兴身穿一件汗衫,搭配牛仔裤、小白鞋,典型的科技公司创始人“造型”。这个年轻人就这样被授予了“上海大学研究生兼职导师”和“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首席智库专家”证书。

王兴兴到底是谁?为什么他的机器人可以登上春晚舞台?

记者了解到,这已不是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了。早在2021年牛年春晚,宇树科技推出的机器牛“犇犇”就已完成了国内首次高性能四足机器人集群舞蹈表演。

2021年机器牛“犇犇”也在春晚上露了一手。上海大学供图

2023年年中,H1首次亮相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2024年,其奔赴英伟达GTC大会展示新技能。2024年年底,它被张艺谋导演相中,参与长期驻场舞台剧《澳门2049》,开启为期两年的科技与艺术融合之旅。最终,通过实力积攒,H1在蛇年春晚舞台大放异彩。

此次春晚表演,H1团队以独特的“机械骨骼”形象示人,刻意营造与真人舞者的“反差萌”。它们自带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以及全身AI运动控制等高科技,宛如超强“外挂”,确保步伐稳健、动作整齐。其中,H1身藏“秘密武器”——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凭借先进的AI算法,H1不仅能精准跟上音乐节奏,更能体悟舞蹈韵味,实时调整动作,跳出“智能舞蹈”。

H1各个部位都藏着“秘密武器”。上海大学供图

王兴兴是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3级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上大读研期间,王兴兴在国外公开文献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开发了他的第一款产品——XDog,这是全球首款外转子无刷电机驱动的小型高性能低成本四足机器人。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王兴兴就展现出前卫创新的思想。据他同学回忆,在《信号系统》专业课上王兴兴对智能驾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现在的交通状态,大家在等绿灯起步的时候,后面的车是看到前面车起步了才会跟着起步,这样每辆车都会延迟起步,导致了拥堵。如果我们利用各种传感器配合,实现车辆自动驾驶,那么绿灯亮时,所有等红灯的车子就能同时起步,就可以避免拥堵”。

他的想法总能给同学和老师带来惊喜和启发。王兴兴从读研究生一年级起就着手小型化电动四足机器人的研制。项目的起步阶段非常艰难,技术的起点仅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设计,因为在当时,国内外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集中于液压驱动式的技术方案。

如何使用电驱动技术实现具有良好机动性的四足机器人方案并不十分明确。在整个科研工作阶段,他对机器人的科研都始终表现出了强烈的热情和执着,多少个节假日,他都坚守在实验室。王兴兴的室友回忆,在研究生期间“兴兴是最早起床去实验室,又是最晚一个回到宿舍休息的”。

王兴兴和他设计的四足机器人。上海大学供图

2015年,正在读研二的王兴兴带着凝结他太多汗水和努力的XDog参加了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并拿了二等奖,赢得了8万元奖金,这也成为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16年6月,由于XDog的测试视频被国内外媒体多方报道,刚从上海大学毕业不久的王兴兴得到业内追捧,获得天使轮融资,自此创立宇树科技,潜心于足式机器人的研发和推广。

毕业后,王兴兴不忘母校栽培,多次回到上海大学进行知识的传递、经验的分享。2017年应学校邀请,王兴兴返校参加校园创客沙龙,向学弟学妹分享XDog的设计心得,阐述技术发展趋势。

2024年在上海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王兴兴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发言,他的创业逐梦励志事迹被讲述给更多的学生,激励大家做矢志前行的“逐梦人”。

王兴兴在2024年上海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上海大学供图

2024年11月,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和宇树科技等联合申报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项目,共同致力于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集群三维环境协同探索研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多模态模型等先进技术,提升机器人集群协同作业的泛化性,实现野外复杂未知环境下多目标快速探索,期望在自然灾害救援、环境监测、地质勘探等多领域服务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