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过度问责:基层工作人员“不敢做事”的背后

更新时间:2025-02-05 19:37  浏览量:1

在基层工作的舞台上,过度问责就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严重束缚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手脚,让他们在面对工作时瞻前顾后,不敢有所作为。以下几个具体例子将清晰地展现过度问责是如何产生这种负面效应的。

一、环保治理中的基层困境

在某乡镇的环保工作中,基层工作人员小张负责监督当地企业的污水排放情况。为了推动环保工作的进展,小张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污水治理设备的升级改造。他深入企业,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宣传环保政策,协助企业制定改造方案。

然而,在设备改造过程中,由于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改造工程进度受到影响。尽管小张多次催促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帮助,但仍未能按时完成改造任务。按照当地过度问责的规定,只要出现环保指标不达标的情况,无论原因如何,基层工作人员都要承担主要责任。结果,小张被通报批评,并面临扣除绩效奖金的处罚。

这件事之后,小张变得十分谨慎。当面对其他企业类似的环保提升工作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主动。他害怕再次因为不可控的因素而被问责,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一些常规的检查工作,对于那些需要深入协调和推动的工作则敬而远之。

二、扶贫项目中的寒蝉效应

小李是一名在贫困山区工作的基层扶贫干部。当地政府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计划推广一种新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项目。小李负责组织贫困户参与种植,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等工作。

在项目实施初期,小李充满热情,他挨家挨户地走访贫困户,讲解项目的前景和收益,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可是,天不遂人愿,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罕见的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虽然小李在灾害发生后迅速采取了补救措施,如组织农户进行抗灾自救、联系农业专家寻求解决方案等,但损失仍然不可避免。

由于过度问责机制的存在,这个项目被视为失败项目。小李被要求作出详细的检讨,并且在之后的晋升评定中受到影响。这一经历让小李心有余悸,在后续的扶贫工作中,他不敢轻易尝试新的项目和方法,只选择那些相对保守、风险较小的扶贫方式,尽管这些方式可能对脱贫的效果提升有限。

三、城市建设中的基层畏缩

在某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基层工作人员小赵负责协调施工方、居民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改造过程中,需要对小区的一些违章建筑进行拆除,这一工作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难度很大。

小赵努力地与居民沟通,解释政策,争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然而,有几户居民对拆除工作非常抵触,尽管小赵多次上门做工作,甚至协调社区居委会、街道办等多方力量共同劝说,但仍然无法达成一致。最终,由于这几户居民的抵制,违章建筑未能按时拆除,影响了整个改造项目的进度。

按照过度问责的要求,小赵被认定为工作不力,受到了警告处分。此后,小赵在处理类似涉及居民利益协调的工作时,变得畏首畏尾。他担心再次出现居民不配合的情况而被问责,对于一些可能存在争议的工作,他总是拖延或者尽量避免参与,导致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基层工作推进缓慢。

从以上这些具体例子可以看出,过度问责使得基层工作人员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风险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旦出现问题,无论是否是他们能够控制的因素,都要承担严重的后果。这种情况导致基层工作人员为了避免被问责,选择保守行事,不敢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这不仅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