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GI发展及对社会影响的推演
更新时间:2025-01-10 09:40 浏览量:1
个人愚见,会有很多错误,妄多指点。
首先是我对自动化的理解,自动化目前的发展更像是对工人挥舞的大棒,并不会落下,资本家本质上更愿意进一步压榨劳动力,只要赶反抗,分分钟换成机器。反观美国工人由于工价很高,美国工厂基本都实现了自动化,但产品竞争力仍然敌不过这边。
所以目前自动化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可以取代劳动力但又无法完全取代,除了东大,老墨、印度、东南亚一样有很多低人力成本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也一样面临着能取代但又不能完全取代的境地。
而且涉及到小工厂又多是以非标自动化为主,都需要定制化,表面上是省了人力,实则加大了工程师的工作量,用工程师的全年无休取代工人的就业。
我觉得自动化的缺陷在于容错率太低了,没有一个灵活的大脑,生产线上的一处错误便会影响至整条生产线。
随着ai的介入,未来自动化不会过于追求高精度,而是能自主判断纠错,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允许很大的误差,自主纠缠。
然后说一下我对人形机器人的理解,我觉得未来人形机器人会是主流,不过要在一波大浪淘沙之后,我觉得无人工厂的最后一个环节与工地环境类似,面临着场景复杂、环境多变的情况,所以更需要一个具有通用性的低成本方案。
所以我认为首先会是各种各样机器人大放异彩,之后首先进入第三产业乃至于进入到个人生活,马斯克说未来会人手一个,这是一个巨大的产能,如果这种巨大的产能可以形成边际效应,将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届时才有机会进入工厂取代最后一批产业工人。
再说一下自动驾驶,openai将人工智能划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交互、推理、自主、创新、组织,我觉得自主阶段会将人工智能首次带到物理现实,人们将真切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存在,而非在手机电脑上,而自主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就是自动驾驶,也将会是人工智能对社会带来的第一个巨大变革,未来将会以此作为分水岭划分历史。
综上,社会首先要面临的冲击便是,一亿流水线工人、5000万建筑工人、3000万司机,甚至于快递外卖也被机器取代后的就业该怎么解决?
我认为这将是人类社会的分水岭,都说生产资料才是财富本身,可生产资料也是人创造的,当生产资料的生产也不需要工人了,那么真正的生产资料将会只有生产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公司拥有,假如这些机器人包括软件、算力都被少数几个公司垄断了,那么绝大部分无产阶级将会变成无用阶级、少数被这几家公司雇佣的精英才会是无产阶级。
所以第一波冲击首先是司机,第二波冲击是第三产业的低端服务人员,包括批发零售行业、住宿餐饮行业、甚至包括不少商务服务人员,第三波冲击便是工厂、工地,现阶段至少有一半就业都会被取代,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从事机器人研发、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的收入暴涨、原地起飞。
所以届时能创造多少新的需求?能有多少新的就业能够提供,不同国家的选择可能会导向完全不同的结局。
这两年新能源车轰轰烈烈,但不知从何开始,智能化变成唯一标准,显然未来必然是奔着自动驾驶去的,电气化后的汽车产业又能提供多少新的就业岗位呢?可能最后还得是出口从别人嘴里夺肉吃。
而清洁能源这边未来也会掀起一场能源革命,但问题同样,能提供多少新的就业岗位呢?
无论如何,未来将会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可能会涌现出许多今人完全想象不到的新职业来填补就业,那是最好的结局。
如果届时实现ubi全民基本收入,那也是一个不差的结局。
而如果创造那种一个人挖坑、一个人填坑,把人累到死的岗位,那还不如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厌老情绪为主流后活活被饿死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