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这个春节机器人元素满满 青岛多部门联手布局新赛道

更新时间:2025-02-06 07:50  浏览量:2

春节联欢晚会,机器人现场表演舞蹈;电影《蛟龙行动》中,俗称“机器狗”的四足机器人扛着机枪和榴弹亮相;岛城街头,机器人警察跟着民警巡逻……很多市民发现,这个春节,全国多地、各行各业都有机器人出现。

在青岛,机器人早已融入大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看得见的地方,有机器人在为我们服务,在看不见的地方,也有机器人在默默守护着大家。在青岛,机器人技术正在不断突破。

饭店当“跑堂” 还能洗烟道

这个春节假期,很多人选择在饭店和亲友聚会。

1月31日,记者在市南区仰口路一家饭店内看见,春节期间,很多服务员回家过年,这家饭店用上了传菜机器人。服务员将顾客点的菜品送到机器人小盘上,机器人自动送到顾客桌边。“这个东西好,春节期间人多,上菜也没耽误时间。”顾客杨女士称。

记者注意到,如果有人敬酒的时候站起来挡住了路,机器人会先发出提示,如果对方没注意到,机器人还会自动避让。

在李沧区升平路,有一家“兵管家”孵化器。在这里接受就业指导的退役军人,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学习操作“烟道清洗机器人”。随着履带转动,机器人钻进烟道,开始喷洒清洁剂和水。兵管家孵化器的负责人高伟告诉记者,2024年,有200多名退役军人在这里学会了操作“烟道清洗机器人”。

电影中亮相 消防当帮手

在电影《蛟龙行动》中,俗称“机器狗”的四足机器人扛着机枪和榴弹亮相,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如今,消防版四足机器人也在青岛出现。今年1月17日列装的两台四足机器人用阻燃材料制成,续航15公里,跌倒后可自主站立,自主防倾倒。它还配备360度全景相机实时图传,搭载气体传感器,可识别可燃有毒气体并回传数据,搭载双光云台,能穿透烟雾追踪热源,是一线消防员火场侦察、收集情报的好帮手。

青岛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四大队是专门处置爆炸物的队伍。在警队的装备库里,有两台排爆机器人。记者曾观摩过排爆机器人的演练:一旦发现可疑物品,排爆小组会开启频率干扰仪屏蔽周边所有信号,用便携式X光机开始检测。为确保安全处置,排爆民警在远处遥控排爆机器人靠近疑似爆炸物,随着机械臂慢慢伸展,疑似爆炸物被抓起并转运。

机器人“用在青岛”“研在青岛”

在青岛的医院里,机器人能完成肺脏移植微创手术;在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已开始“实训”——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机器人在青岛,曾经诞生过多个“第一”: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第一台多功能消防破拆机器人,十多年前加入青岛消防;202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领域“第一”落户青岛:2021年冬,全国首次5G远程控制带电作业机器人在青岛上岗;2024年春,全场景智能远控理货机器人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投入使用,这是国内首次;2024年秋,全国首例机器人全膝关节翻修术在青大附院完成……

机器人应用领域,为何越来越多的“全国首次”诞生在青岛?记者采访多个领域的业内人士得知,这和青岛这座城市产业形态多样化有关:青岛的工业门类齐全,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有丰富的应用场景;青岛是交通枢纽,提高物流效率也是各个企业的需求。更关键的是,青岛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备,给机器人产业更大的拓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不仅“用在青岛”,而且开始“产在青岛”,“研在青岛”。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新区和崂山区,陆续建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相关产业园;青岛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瞅准这一时机,开始了相关研发:山科大依托省内唯一的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工业机器人、动物机器人等相关技术研究。青大牵头的试衣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分别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

2024年9月,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青岛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系统性地为这条新赛道布局。根据这一计划,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要立足青岛市的产业基础,把握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突破“大脑”“小脑”“肢体”三类关键技术,发展基础版、功能型两类重点整机产品,做强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动力能源四类关键部组件,夯实关键技术基础,布局整机产品制造,带动关联配套产业集聚,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更加先进、更加适合一线的机器人,出现在企业车间。今年1月下旬,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开展了2024年青岛市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征集工作,海尔、中车、三利等10家青岛知名企业的智慧城市地面清洁、低温环境自动加氢、电机行业智能化生产等应用场景入选。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