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聚焦 | “非遗”般的感觉:体育与国潮添彩闹新春

更新时间:2025-02-07 08:56  浏览量:1

2025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后的首个春节。

过个红火非遗年,让许多人重温儿时的美好记忆。非遗代表性项目,也因这些关注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浙江各地的闹春活动中,舞龙舞狮、鱼灯、船拳等非遗传统项目把体育与艺术之美巧妙融合,百姓在感受春节氛围的同时,体验体育与非遗结合的魅力。

SPRING FESTIVAL

湖州南浔小镇上演船拳

拳如流星脚似闪电,木棒、鱼叉、大刀等轮番上阵,锣、鼓、钹等乐器齐鸣……正月初一,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在一阵喜庆的锣鼓声中,练溪河中央的一艘飘着“练市船拳”旗幡的红漆大船上,几位练市船拳师傅开始了精彩表演。

船拳,顾名思义,就是在船上表演的拳术,是江南水乡特有的地方传统武术项目。独具特色的练市船拳于2009年成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只见几位拳师身穿橙色中式对襟衫、腰系红腰带,在2平方米左右的船头大显身手,蓝色的旗帜、木棒、板凳、鱼叉、大刀等轮番上阵,俨然一场激烈的“水上擂台赛”。

本地小伙费英杰一边欣赏,一边和同伴讨论得热烈:“很久没看到船拳表演了,比小时候的更精彩!”费英杰毕业于练市小学,6年间每周一节的船拳课,不仅是体育锻炼,更在他心底种下了亲近传统文化的种子。

图自湖州市武术协会

随着船上的表演结束,几位拳师走上街道,邀请市民、游客跟着他们一起学打拳。“我们练的是改编过的非遗舞蹈《练市·船拳》,去年刚刚得过省群众广场舞大赛金奖,非常适合大众练习。”几名女队员在一边招呼大家加入。没两分钟,现场群众中就有20多人加入了船拳队伍,不仅有当地男女老少,还有不少北京、上海等地的游客也加入其中。

“眼睛直视前方、手臂摆正”“握拳、击掌、劈腿、眼神杀,要注意形神兼备”……带头教授的是练市船拳协会顾问、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董根发。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沈云如和忻文华等队员则穿梭于人群之间,时不时纠正大家的动作。

“传统的练市船拳,普通人练起来难度比较大。”沈云如介绍,为让练市船拳更加贴近大众,去年5月创新编排的非遗舞蹈《练市·船拳》,将练市船拳里的战旗、大金枪、四门拳等武术元素编入广场舞,以便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现场,练市小学船拳社团的小队员也特地赶来助阵,指导小朋友们学习船拳。“太好玩了!”跟着父母出来玩的沈宸熙、陶亿晨跟着“小师父”们学打四门拳,撑、削、顶,一招一式,像模像样。

沈云如说,他们有着共同的新年心愿,希望古老的练市船拳能够更加火出圈,越打越有力。

SPRING FESTIVAL

非遗板凳龙舞动杭城

2月4日晚,正月初七,位于杭州之江文化中心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场上锣鼓喧天,旌旗招展,气氛热烈,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带来的板凳龙在此精彩展演。

展演现场只见一架由3.5米长、2.3米高的龙头,66桥子灯板凳和一尾灯组成总长达120余米的浦江板凳龙,首尾相连,蜿蜒盘旋,百余名舞龙队员舞动“龙身”,摆出“麦饼团”等各种造型,寓意团团圆圆、吉祥如意,为全省人民送上新春祝福。

浦江板凳龙起源悠久,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制作工艺精巧,造型壮美。每一节板凳龙身都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与心血,当夜幕降临,龙头引领,节节相连的板凳龙宛如一条璀璨巨龙腾空而起,灵动飞舞,场面震撼人心。

图自江南游报、浦江文旅

在2024年,浦江板凳龙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成就不仅提升了浦江板凳龙的国际知名度,也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此次浦江板凳龙在杭州之江文化中心的展演活动,是浦江板凳龙这一古老非遗的创新呈现。

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舞龙者们”身着统一红色衣服,手持板凳龙各节,动作刚劲有力又不失灵活轻盈。只见龙头昂首挺进,龙身蜿蜒游动,龙尾灵动飘逸,时而盘旋翻滚,时而徐徐迎来,将巨龙的威武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小时候看不懂,只觉得热闹,长大后越来越爱看,看得好激动。”观众们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与欢呼声,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瞬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板凳龙还将在元宵佳节赴京展演,让更多人领略浓浓的非遗中国年。

SPRING FESTIVAL

在“江南第一早茶街”观舞狮品美食

春节假期,不少游客来到兰溪市游埠古镇,感受了一把非遗热。2月2日,正月初五,上午8时,随着一阵欢快的锣鼓声响起,两只头如麦斗、眼如铜铃的“狮子”在老街影像兰溪馆门前立了起来,甩头、眨眼,抖动着威风。舞狮队伍引来众多的市民游客驻足围观,并争相与面前喜庆可爱的瑞兽合影互动,热闹的表演盛况直接把春节体验感拉满。

“正月初二开始,我们连续4天在古镇上都有表演舞狮节目。”舞狮队负责人邵伟荣介绍,游埠舞狮也被称为“落地狮子”,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如今,游埠舞狮已成为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年春节期间,最热闹的活动之一当属舞狮。

图自兰溪发布

只见舞狮队伍穿梭在古镇街头巷尾,两只各具特色的狮子跟随着鼓点做出跳跃、摇尾等动作。邵伟介绍,舞狮不仅仅是节日庆典中的一个重要节目,它还承载着驱邪避害、吉祥纳福的寓意,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女士感慨:“孩子第一次见到舞狮,眼睛都没从狮子身上挪开过,非遗表演让传统年俗‘活’了起来!

据游埠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钱伟超介绍,截至2月4日(正月初七),古镇累计接待游客数量已突破40万人次。“为让游客能更好感受古镇文化,春节期间我们策划了一系列民俗活动,水上婚礼、抛绣球、迎亲、舞狮等活动轮番上演,带着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年俗。

小视频自微视兰溪

据悉,游埠全镇有80多对狮子,游埠舞狮分为单狮和双狮,以及文狮和武狮,能“叠”出各种吉祥的字,如“福、寿、吉、丰”等。2003年,邵伟荣从父辈接过舞狮技艺传承的重担,牵头组建了一支舞狮队。舞狮大多是各村农民自发组织,舞狮成员平时或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节庆时凭兴趣爱好、一技之长开展活动。“近几年,借助游埠古镇的人气,通过舞狮队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舞狮,游埠舞狮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可以更好地将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