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亿人次!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
更新时间:2025-02-07 10:17 浏览量:1
“春节”正式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及除夕首度纳入法定节假日,为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迎来了开门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出游人次和出游总花费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记者注意到,作为首个“非遗年”,文化体验成为2025年春节期间各地文旅市场的主角。值得注意的是,在签证便利化等政策带动下,“China Travel”和“Chinese New Year”相互叠加,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加入到“过春节”的行列,让春节“朋友圈”变得更加国际化。
文化体验唱主角 大湾区“赢麻了”
春节期间,多地文旅市场持续火爆。记者梳理各大旅游平台数据后注意到,首个“非遗版”春节效应明显,文化体验成为各地文旅市场的主角,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场所,各地独特的年俗项目和非遗体验成为不少地区旅游市场的亮点。
“文化氛围浓厚的北京在春节假期热门城市榜单上拔得头筹,广州、上海、重庆、成都、西安、南京、杭州、西双版纳、武汉紧随其后。”马蜂窝旅行的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北京的故宫、天坛、雍和宫等名胜古迹游人如织。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过年——春节主题展”为例,其带来的120余项春节相关非遗传承,300余件国家级和省级非遗相关作品吸引无数游客,带动中国工艺美术馆热度上涨115%。
此外,记者从途牛方面了解到,在国内长线游方面,北京、上海、三亚、南京、重庆等目的地出游热度排名靠前。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博场馆热度爆棚。“春节期间一票难求,几乎每天都处于约满状态。”途牛相关人士对记者说。
“假期前4天,国内展览展馆类景区预订热度同比增长均超过200%。”同程旅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历史文化类景区和博物馆类景区旅游热度同比增长超过50%。
除了各地博物馆受到消费者青睐外,记者注意到,首个“非遗”春节也点燃了传统文化游、非遗游的热潮,庙会、英歌舞、打铁花等非遗民俗活动,以及簪花、扎染、漆扇等非遗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成为文旅消费新热点。携程相关人士表示,庙会、灯会、皮影、花展等成为假期首日游客搜索的热点词汇。其中,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汕头英歌舞、泉州西街木偶戏剧表演、西安城墙灯会、豫园民俗灯会、宋城千古情等民俗活动上榜旅行热点。此外,记者注意到,在抖音平台上,皮影戏团购订单量增长488%,火壶、打铁花订单量增长451%和70%。更有不少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湾区‘赢麻了’。”
从事金融行业的林丹今年春节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选择在北京过年,而是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潮汕过年。“之前刷视频看到英歌舞,感觉很有意思,所以今年想带家里人一起来看看。”林丹说。
马蜂窝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十足的年味儿吸引了大量游客,佛山舞狮、潮汕英歌舞等年俗项目是年轻人的最爱。”去哪儿旅行的相关人士也表示,年味浓厚、还有许多特色民俗的广东潮汕地区“赢麻了”,汕头、潮州酒店预订量均同比增长八成。此外,记者注意到,在抖音平台上英歌舞相关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795%。
“两广地区以及福建、江西成为春节假期非遗游的主要目的地,英歌舞、游神、醒狮、簪花、拍胸舞等非遗标签,成为今年春节假期带动民宿消费的关键。”木鸟民俗相关人士表示,打卡非遗、寻找年味成为不少用户春节出行的重要原因。
“央视版旅游攻略”圈粉 小城热了
值得一提的,今年亮相春晚的四个城市分会场,变身“央视版旅游攻略”,带火武汉、无锡、拉萨、重庆。此外,记者梳理在线旅行平台上春节酒店预订量后注意到,今年旅游热度蹿升最快的都是“年味儿”爆棚的小城。
“武汉、无锡、拉萨、重庆的城市搜索量环比节前增逾两倍。”去哪儿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此外,记者从马蜂窝方面了解到,作为春晚分会场的重庆和武汉实力圈粉,双双进入热门城市前十,重庆更是排名第四。在今年“古建巡礼热”的带动下,大足石刻超过洪崖洞、磁器口等热门打卡地,成为重庆热门景区榜首。在春晚武汉分会场表演中惊艳亮相的黄鹤楼也吸引游客前来游览,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音乐会”更是一票难求。携程景玩数据显示,春晚分会场取景地热度均上涨超50%。作为取景地之一的黄鹤楼,春节期间热度大涨超60%,开票售卖两天成交票量过万张。
新疆巩留县、重庆奉节县、安徽歙县、四川松潘县、广西南丹县、湖南宜章县、福建闽侯县、四川泸定县……记者注意到,除了“央视版旅游攻略”圈粉,一些曾经不那么热门的小城也被游客不断发掘。
“绵阳、赣州、郑州、镇江、清远等城市的门票订单量增速较快,同比去年分别增长284%、259%、247%、71%、65%;宁德、德宏、赤峰、保山、景德镇等城市的线路游订单量增速较快,同比去年分别增长300%、180%、73%、61%、56%。”飞猪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一组数据说明了小城市旅游订单的增长热度。此外,木鸟民俗平台上,泉州、漳州、汕头、潮州、景德镇、凉山、防城港、阳江、玉溪等小众目的地热度飙升,民宿订单同比均实现翻倍增长。“这个春节,有更多旅游目的地被看到。木鸟民宿平台上,春节期间有民宿订单的城市目的地同比增长10%,县域目的地数量同比增长17%。越来越多用户热衷于前往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的小城甚至是县城。”木鸟民宿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去这些热门县城住酒店并不是为了图便宜,而是为了寻求不一样的体验。”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蔡木子分析,能在春节“抓住”年轻旅客的县城,都有一些共同特点,独有的旅游资源以及新开交通线路、新建酒店的拉动。如巩留县位于新疆伊犁,冬季冰雪旅游资源丰富,首家五星级酒店于去年底开业;九寨沟去年通了高铁,从省会成都到九寨沟的时间大大缩减,高铁开通以来,带动九寨沟县旅游预订增速一直名列前茅。
更加国际化 春节“朋友圈”扩大了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5日消息,今年春节假期外国人出入境人次达95.8万,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22.9%。
值得注意的是,在签证便利化等政策带动下,“Chinese New Year”和“China Travel”相互叠加,也让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加入到“过春节”的行列,也让春节“朋友圈”变得更加国际化。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到中国过春节的外国人比2024年增长了1.5倍,创造了新纪录,外国旅客搜索“非遗体验”搜索量增长3.5倍。其中,韩国成为最爱过中国春节的国家,春节期间每10个入境的外国旅客中就有2个是韩国人,韩国入境人数较2024年同期增长3倍。
随着中国免签政策持续放宽优化,“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到中国。
“我喜欢中国文化,之前我都是通过社交软件看,现在我可以来亲身体验了。”来自美国的迈克是一名随队翻译,被中国美食和文化深深吸引,2025年春节,他选择在北京度过,体验逛庙会。此外,他表示非常有兴趣去看一看打铁花、英歌舞等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项目。
“入乡”才能更好地“随俗”。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院长蒋依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春节年俗中有许多既能观赏又能体验的文化项目,实地体验这些活动,将帮助境外游客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在谈及当春节成为全人类的非物质遗产,对中华民族、对世界有何意义时说:“一方面,春节仪式活动中融入了多元文化元素,比如鱼龙灯彩的形成受到西域民间艺术东传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春节不断向海外传播,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
毕旭玲表示,基于中国春节广泛的国际影响力,2023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一决议引发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春节的关注,出现了诸如潮汕英歌舞亮相伦敦街头等中国春节国际传播的重要案例,这些都为中国春节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契机。
文|记者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