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西城,领略冰雪中的中国文化——“致敬冬奥 传承中国经典”项目
更新时间:2025-02-07 17:32 浏览量:1
三年前,北京冬奥会以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水平,“一起向未来”让全世界感受到冰雪运动的多姿多彩;三年后,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在即,运动健儿蓄势待发,期待在亚洲舞台上展示冰雪魅力。冰雪运动愈发成为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本期带来的西城区公益创投项目——“致敬冬奥 传承中国经典”项目,是北京市西城区冰蹴球协会以冰雪运动为契机,结合西城区的文化特色,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吸引数万人次市民用脚步感受西城地标、实地感受历史文脉。
集章打卡“6+1”
“致敬冬奥 传承中国经典”项目以“探清通联”小程序为平台,设计了6条实地打卡线路和1条虚拟线路。线路设计不仅融合了北京“中轴线”地区的传统文化底蕴,更结合了传统冰嬉项目的特色之处。市民可以“Citywalk”打卡地标、历史文脉深度游学、秋高气爽悦享骑行、集章兑换传统活动“护照”……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本次项目还专门设计了文化印章和集章手册,参与者通过打卡项目集齐全部虚拟电子印章后,即可兑换集章手册一本,兼具收藏与纪念价值。
全龄参与“4+75”
《冰嬉赋》的引言中提到,“国俗有冰嬉者,护膝以芾,牢鞵以韦,或底合双齿,使啮凌而人不踣焉;或荐铁如刀,使践冰而步逾疾焉……”什刹海不仅是开展各类冰嬉活动的重要地区,还是西城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地域场所,不仅适合亲子游学,也是踏青赏秋的好去处。为了实现“全龄参与”,项目的不同路线设计了包含天宁寺塔、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金中都公园、京彩瓷博物馆、广外关厢等多种兼具西城特色与文化底蕴的地标在内的不同点位。
同时,本次项目“4大传统节日期间活动+75天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的设置,无论是亲子游学,还是年轻人漫步骑行,亦或是老年人健步城区,都能找到适合的时间与感兴趣的活动。
端午节期间,一条全长5公里的线路,设置了9个打卡点,吸引了183人次参与。七夕节则更加热闹,两条线路分别设置了6个和7个实地打卡点,加上1个虚拟点位,共计吸引543人次参与。中秋节的活动更是规模宏大,两条线路合计16个实地打卡点和9个虚拟点位,全程超过12公里,参与人数达到744人次。重阳节的活动同样精彩,一条线路包含8个实地打卡点和8个虚拟点位,全程7.6公里,吸引了159人次参与。而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则以云路线的形式,设定了10个虚拟点位,活动时间长达75天,最终参与人数高达9474人次。
文化自信“1+N”
“什刹海冰雪十三绝”一直是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冰雪活动,本次项目邀请了非遗传承人,用画作描绘了“十三绝”(溜冰、冰蹴球、冰捶丸、冰车、冰出溜、冰滑梯、冰木射、冰上龙舟、冰陀螺、冰嬉、堆雪人、滚雪球、雪地拔河)的原景和由来,并印刷成册,市民通过打卡集章即可兑换。同时,参加路线打卡,“微信步数”成绩前10名的参与者还可以获得定制的冰雪十三绝实物徽章。
中秋节设置的“茶马古道品香茗”活动,探索了北京国际茶城、格调茶城、北京马连道茶城、茶马北街、北京茶叶博物馆、常乐坊(蔺圃园)茶文化公园、北京金中都紫砂艺术馆等城市场景,每一场景都辅以介绍说明,让参与者在运动中体验传统茶文化奥秘。
项目多样化的系列活动、个性化的打卡照片、集章兑换的印章护照、冰雪活动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兼具趣味性、纪念性与独特性,不仅让市民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亚冬会顺利举办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1”个公益创投项目可以带动“N”方社会治理力量的参与,西城区将持续推动社会组织投身社会公益项目发展,以“1”个项目为支点,撬动“N”方社会治理力量,不断挖掘“冰雪”中的中国文化,传承中国经典,提升文化自信。
供稿 | 社会组织工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