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出冬瓜村:酸茶古韵“圈粉”八方来客
更新时间:2025-02-07 18:04 浏览量:1
新华社昆明2月7日电 题:出冬瓜村:酸茶古韵“圈粉”八方来客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曾维
沿着公路盘山而上,一簇簇的“一品红”映入眼帘。循着这喜庆的红色,记者来到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干栏式建筑错落层叠,酸茶幽香萦绕古寨,水鼓舞的韵律在山谷回荡……这个隐匿在群山中的德昂族聚居村,以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历史底蕴,吸引着八方宾客。
出冬瓜村始建于明清时期,2016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今保存着完好的德昂族传统建筑风貌。“茶是德昂族的根。”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的古老吟诵,穿透时光在山间萦绕。
“因为未知,所以好奇,特别想在春节期间来这个德昂族传统村落看看。”在国外工作的昆明人闵女士说,她带家人自驾来到出冬瓜村,只为触摸这个“茶叶化身”民族的神秘面纱。
山间的风拂过出冬瓜村的古榕树,行走在村寨里,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村头寨边栽着茶树,一些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在冬日里沉睡着,村子周围分布着上千亩茶园,一阵阵鸡鸣狗吠增添了村寨的热闹劲儿。
时光仿佛被茶香浸透,每块茶饼封存的不仅是茶的味道,更是一个民族与茶树相守的千年盟约。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子项目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姑娘李悦从社交媒体上得知出冬瓜村保留了德昂族许多古朴的民风民俗,便带着父母前来游览。“这里民风淳朴,和村民聊天能主动拉近距离感,德昂族文化保持得很好,酸茶非常有特色。”李悦说。
春节期间,31岁的德昂族小伙李岩所在院子里忙前忙后,他家的干栏式民居改建成为民宿,不时有游客走来问询酸茶的制作工艺。村子里开展“传统村落过大年”活动,设置有腊盒、打陀螺等活动项目,展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吸引了许多游客在春节期间前来游玩。
“德昂族酸茶要经过杀青、揉捻、厌氧发酵和舂制等十几道工序,制作时间要四个月至九个月。由于制作工序复杂、耗时长,年轻人外出打工,德昂族酸茶曾一度面临失传的风险。”李岩所介绍说。带着对德昂族酸茶的热爱,他于2019年回到村子,奔走茶山、改造茶园,向村里的制茶老人学习茶艺,实现了从门外汉到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转变。
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鼓励像李岩所这样的年轻人学习制作酸茶技艺,并成立茶叶合作社,支持德昂族酸茶产业的发展。
住在李岩所家不远处的杨爱团说,他家祖祖辈辈都种茶,近些年随着游客越来越多,酸茶销路越来越好,他对种茶更有信心,现在种茶年收入达到五六万元,再加上甘蔗、坚果、香蕉种植,年收入达到近15万元。
“酸茶销路扩大了,村民收入随之增加,制茶积极性更高了。”三台山乡乡长李忠强说,2024年,出冬瓜村的酸茶产量已超过3吨,产值突破24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同时创新研发出酸茶宴,丰富了广大酸茶爱好者的体验感。2025年,德昂族博物馆将完成提升改造,向公众开放。
一张酸茶名片“圈粉”八方宾朋。在这里,每片茶叶都是活态史书,每栋干栏式建筑都是立体诗篇。当非遗技艺化作乡村振兴的密钥,这座被茶香浸润的中国传统村落,在古风古韵中愈加焕发新的生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