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沪剧女王马莉莉:与新中国同岁,一生都在舞台上发光!

更新时间:2025-02-07 04:16  浏览量:1

家人们,今天必须来唠唠沪剧界的传奇人物马莉莉!她和新中国同年诞生,这一辈子,都在沪剧的舞台上闪闪发光,她的故事,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5岁就登台,沪剧种子悄悄种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啦,马莉莉也在这一年出生。她的童年,到处都是沪剧的影子。妈妈是个沪剧迷,家里收音机整天放着沪剧,平常哼的也是沪剧调调。就这么着,马莉莉5岁的时候,也迷上了沪剧。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别的小朋友都在跳舞、朗诵,马莉莉可不一样,她要唱沪剧《小二黑结婚》。你能想象吗?一个5岁的小娃娃,站在台上,一开口,那沪剧的味儿就出来了,就好像老天爷注定要她吃沪剧这碗饭似的。

1960年,戏校开始招生,有淮剧、评弹这些。可马莉莉妈妈知道女儿就喜欢沪剧,第二天就拿着户口本去给她报了名。那时候沪剧可火了,上海每个区都有自己的沪剧团。马莉莉呢,也顺顺利利考进了杨浦区的爱华沪剧团,从这儿开始,她的沪剧之旅就正式开启啦!

一路升级打怪,演艺事业超精彩

1961年,12岁的马莉莉进戏校正式学沪剧。那时候条件可不太好,练功房冬天冷夏天热,可她一点没喊苦,每天认真练功、学唱腔,就盼着能快点登台表演。

1973年,24岁的马莉莉迎来大好事,爱华沪剧团和上海人民沪剧团合并成上海沪剧团,她也进了这个大剧团。这就好比游戏里从小号区转到了大神区,机会更多,成长也更快。

1985年,36岁的马莉莉当上了上海沪剧团一团团长。这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又要操心演出,又要管团队。但她一点不怵,带着大家排新戏、搞创新,把剧团经营得红红火火。

1999年,50岁的马莉莉还干劲十足,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工作室,还创作出了沪剧《宋庆龄在上海》。为了演好宋庆龄,她查了好多资料,还专门去拜访了解宋庆龄的人,就为了把角色演得更像。

2007年,马莉莉从上海沪剧院副院长岗位退休了。可她根本闲不下来,一头扎进学校、社区,开讲座、当评委、教大家唱沪剧,把沪剧的种子撒得到处都是。

沪剧这些年,跟着时代一路跑

马莉莉可是见证了沪剧这些年的大变化。沪剧是个年轻又有活力的剧种,特别擅长演现代戏。新中国刚成立,新婚姻法一颁布,上海人民沪剧团马上就编排出了《罗汉钱》,还拍成了电影,可轰动了。后来,又有《鸡毛飞上天》《芦荡火种》《红灯记》这些经典,每一部都和当时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老百姓可喜欢看了。

沪剧能一直火,全靠前辈们的智慧和努力。他们把生活里的故事变成戏,把时代精神唱出来,这才让沪剧越来越受欢迎。

初心不变,就爱舞台上的感觉

这么多年,支撑马莉莉一直往前走的,就是她对沪剧的热爱。当年学戏的时候,条件苦得很,可老师们都特别负责,手把手教他们。领导也常说,要做“又红又专”的演员,“红”就是要思想好,“专”就是戏要唱得好。

马莉莉一直记着这些话,她觉得沪剧就得讲老百姓的故事,给大家带来正能量。为了演好角色,她可下了不少功夫。演张志新的时候,她专门跑到沈阳,去烈士工作过的地方、家里、监狱,连刑场都去了,还穿上囚衣在小牢房里待着,就为了能体会角色的心情,在舞台上把角色演活。

经典角色一个接一个,她就是舞台女王

马莉莉演过好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1966年,她才17岁,就演了《红灯记》里的李铁梅,那机灵劲儿、那坚定的眼神,好多观众都记住了她。

2005年,52岁的马莉莉又演了《红灯记》,不过这次她演的是李奶奶。从演李铁梅到演李奶奶,就好像她在艺术的道路上走了一圈,又有了新的感悟。

她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心血都给了沪剧,从来没后悔过。她总说,人就得有点精神,对她来说,这精神就是对沪剧的热爱。

时代在变,沪剧也得跟着变

马莉莉常说,自己特别幸运,能生在这个时代,跟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以前演出特别多,一年能演两三百场,她就在一场场演出里慢慢成长。

可现在,上海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上海话讲的人少了,沪剧也遇到了难题。马莉莉知道,沪剧要是没了上海话,就像鱼没了水。所以她当政协委员的时候,第一个提案就是保护上海话。

她觉得,沪剧要想发展,一是得把上海话保护好,二是得跟上时代。现在的生活和以前不一样了,沪剧也要讲讲现在的故事,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

盼着沪剧越来越好,把接力棒交给年轻人

说起文艺事业的未来,马莉莉对年轻演员们充满了期待。她常跟年轻人说,一定要把基本功练扎实,“一天不唱自己知道,两天不唱对手知道,三天不唱观众都知道”,这唱戏啊,就得天天练。

她还鼓励年轻演员多去生活里找灵感,主动找好题材,多排新戏。她盼着沪剧能一直紧跟时代,一代传一代,越来越火。

马莉莉的故事,就是沪剧的传奇,也是时代的传奇。她用一辈子的热爱和坚持,让沪剧变得更精彩。家人们,这样的艺术家,难道不值得我们点赞、敬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