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逗我们笑的“十大笑星”,如今都怎么样了?
更新时间:2025-02-09 19:32 浏览量:1
现在的年轻人,追脱口秀、看情景喜剧,玩得不亦乐乎。但要是把时间倒回几十年前,相声和小品才是大家的“快乐源泉”,那些站在舞台上的笑星们,一张嘴、一个动作,就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可岁月不饶人,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中国“十大笑星”,好多都已经不在了,如今只剩下4位还活跃在大众视野里。他们的故事,可不只是一段段喜剧人生,更是一部记录时代变迁的“喜剧编年史”。
先讲讲马季,这可是相声界响当当的人物。他本名叫马树槐,年轻的时候就对舞台表演痴迷得很,京剧唱得有模有样,还自己琢磨着写相声。就凭他这股子热爱和努力,很快就在相声圈里打出了名气。后来,他拜了侯宝林大师为师,为了在舞台上让人更好记,就改成了马季这个名字。从那以后,他就开启了全国巡回演出,所到之处,那掌声和笑声就没停过。1983年,第一届央视春晚筹备,在相声圈摸爬滚打近30年的马季,果断抓住了这个机会。登上春晚舞台的那一刻,他一下子就火遍了全国,也稳稳地奠定了自己在相声界的“大佬”地位。他的作品一个接一个,成了那个时代的经典。可谁能想到,2006年,马季因为心脏病突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才72岁。不过他的儿子马东,继承了他的好口才,在主持界和脱口秀领域干得相当出色,像《奇葩说》就是他的代表作,也算是延续了家族的辉煌。
再说说姜昆,现在一提到他,好多人就会把他和郭德纲放在一起比较。其实他俩风格完全不一样,姜昆是传统相声的坚守者,郭德纲则是新式相声的开创者。姜昆年轻的时候,生活可没那么一帆风顺,在建设兵团干过农活,在生产队做过宣传工作。直到26岁那年,他遇到了马季,马季一眼就看出他在相声方面的天赋,就收他为徒,姜昆这才正式踏上了相声之路。在马季的指导下,他创作出了好多经典段子,还因为口才好,连续7年主持央视春晚。当年《正大综艺》开播的时候,他还带着刚毕业的杨澜一起主持,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时代在变,现在年轻观众的口味也变了,他的传统相声渐渐不太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了。如今74岁的他,在新式相声的冲击下,争议也不少。
李文华,说相声那是一把好手,可命运却对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58岁,也就是第一届春晚举办的那年,他被查出得了喉癌。这病让他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出现在大众面前,只能在小圈子里继续说相声。早年他拜郭启儒为师,和姜昆合作的那些作品,到现在都还被人津津乐道。就算患病后淡出了大舞台,他还是入选了全国相声演员十大笑星。在他去世前半年,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代父收徒,把他纳入了马三立的门下。但最后,李文华还是在2009年因为喉癌去世了,享年82岁。
侯耀文,出身相声世家,他父亲侯宝林是马季的师傅。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12岁就登上了相声舞台,35岁的时候还登上了第一届央视春晚。从铁路文工团毕业后,他就和石富宽搭档,合作了《财迷丈人》《戏曲漫谈》等经典作品。不过比起他的作品,他的感情生活反而更受关注。45岁的时候他二婚,和25岁的袁茵结了婚,可因为工作太忙,后来袁茵和他的弟子戴志诚关系越来越近,最后他只能离婚收场。这段经历还被郭德纲写进了段子《托妻献子》里。离婚三年后,侯耀文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9岁。
赵炎和马季一起合作了27年,这在相声界可是一段佳话。他原来叫赵殿燮,和马季是在全国曲艺调演的时候认识的。当时马季已经有点名气了,一下子就看中了赵炎的天赋,就把他带到了中央广播说唱团,让他给自己当捧哏。从1977年开始,他俩在舞台上就一直形影不离。马季去世后,赵炎在第二年的央视春晚和主持人周炜合作了《我惯着他》,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因为他一直是捧哏,在观众心里的记忆点就没有逗哏演员那么强。
师胜杰,可能有些年轻朋友对他不太熟悉,但要是看到他的脸,肯定会觉得眼熟。1959年,为了支援东北艺术建设,6岁的师胜杰跟着父亲从天津来到了哈尔滨。8岁的时候他拜朱相臣为师学相声,在基层摸爬滚打好多年,22岁才终于有机会在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他和姜昆短暂合作过《林海红英》,就这一次合作,让他一下子出了名。之后,他不仅在舞台上表演,还自己创作相声,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31岁的时候,他的《肝胆相照》在全国相声大赛中拿了一等奖,同年,他还拜了侯宝林为师,成了侯宝林的关门弟子。李菁从德云社离开后,在2006年拜在了师胜杰的门下。可惜的是,2018年,师胜杰因病去世,才66岁。
郝爱民,他本来是演话剧的,后来转行说相声,22岁的时候拜了侯宝林为师。不过他在荧幕上的作品不算多,1985年被评为“十大笑星”的时候,还被不少人质疑过。他一开始和郭全宝搭档,郭全宝去世后,又和李文华合作,后来还向马季学习创作,也写过一些不错的段子。但他的演艺经历比较复杂,既说相声,又演话剧和影视剧。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侯宝林的儿子侯耀华不太认可他和父亲的师徒关系,甚至还把他从师门里开除了。现在86岁的郝爱民,早就退圈享清福了。
常宝华,出生在相声世家,常家、侯家、马家,那可是“中国三大相声世家”。他8岁就在茶楼的舞台上表演了,和大哥常宝堃、二哥常宝霆一起,把常氏相声发扬光大。经历过战乱,21岁的他拜马三立为师,从四处跑场子演出,到后来进了天津曲艺团,有了稳定的工作环境,他就创作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他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慰问演出,后来又进了海政文工团,从一个普通的相声演员变成了革命文艺战士。53岁被评为“十大笑星”的时候,他已经在相声舞台上坚守了45年。2006年,76岁的常宝华在相声节开幕式上,呼吁新一代相声演员抵制“三俗”,同年,他还获得了相声界的最高荣誉“牡丹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88岁的常宝华因为哮喘去世了,就在去世前5个月,他还在忙着出版自己的自传,他这一辈子,都献给了相声。
石富宽,在相声界那可是有很高的地位。他是于谦的师父,也是郭德纲能拜侯耀文为师的关键人物,可以说德云社能有今天,他功不可没。石富宽从小就喜欢听曲艺节目,五年级的时候被李作霖老师发现了他的天赋,就开始跟着学相声和快板。12岁的时候,他进了央视少年班学相声,跟着郭全宝、郝爱民这些前辈学习,还在这一年第一次在央视的镜头前登台表演。16岁进了铁路文工团后,他就和侯耀文搭档说相声,在第一届央视春晚亮相后,一下子就出名了。后来他收了于谦为徒,还和李金斗等人在央视春晚表演群口相声,深受观众喜爱。现在75岁的他,还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给大家带来欢乐。
高英培,1928年出生在天津,从小就对相声特别着迷。最开始他在天津纸行学做生意,但一有空就跑去听相声,听得多了,自己也能说上几段。20岁的时候,他下定决心去学相声,就拜了赵佩茹为师,跟着班子在全国各地走街串巷地演出。后来进了“连兴茶社”,他才有了一个稳定的演出舞台。他出身草根,但特别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相声水平,35岁的时候又跟着郭荣起学艺。经历了社会的各种变化,48岁他才重新回到舞台上。他把自己的人生经历都写进了相声里,像《不正之风》《教训》《株人连马》这些作品,一直说到他63岁。后来因为糖尿病恶化,引发了很多并发症,他不得不离开相声舞台。就算退圈了,他在艺术团里也是艺龄最长的艺人,66岁的时候还被授予了“天山奖”和“贺兰山奖”。但病魔还是没有放过他,2002年,高英培因病去世,享年74岁。
这些笑星们的故事,就像一部生动的时代纪录片。他们见证了相声的辉煌,也经历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各种挑战。虽然现在他们大多已经不在舞台的中心了,但他们留下的作品和带给我们的欢乐,永远都是中国喜剧的宝贵财富。在新的时代,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但那些经典的笑声,会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