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机器人赛道的闯关者:他们自主研发近30款智能机器人|新春走基层

更新时间:2025-02-10 07:23  浏览量:2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蛇年春晚的舞台上,一群身着小红袄的机器人吸睛无数。它们踏着鼓点扭出东北秧歌,挥舞着红绸在空中划出精准的弧线。这场传统民俗与智能科技的碰撞,交织出一份独特的“赛博年味”。

科幻电影里的机器人正在照进现实世界:远到矿山里的智能机械臂、发电站里的巡逻机器人,近到酒店里的外卖机器人、政务大厅的问答机器人,拥有“十八般武艺”的机器人在快速飞入千行百业。近日,记者来到湖南比邻星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探访,作为一家主要为科研和教育行业提供智能机器人产品的企业,当员工们聊起春晚的这次“带货”时,他们纷纷表示,新的一年里对机器人行业的前景更为期待了。

上万条数据“换”一项动作

走进企业的研发实验室,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产品一字排开,一些即将交付的机械臂产品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人员或低头专注调试参数,或热烈讨论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手中的键盘敲击声与设备运行的嗡嗡声交织在一起。

在他们输入的代码操控下,一旁的机器人产品能根据指令灵活地伸展、旋转;时而弯曲成各种角度,时而迅速翻转“手腕”,一套动作一气呵成。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个浪潮。所谓“具身智能”,就是给能理解、推理并和物理世界互动的AI“头脑”再加上一个“身体”,这个“身体”可以是手机、汽车、机床、机械臂等,而人形身体更是被视为AI的理想载体。

“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七轴手臂,目前还处于升级改良阶段。”该企业技术副总监李艳斌表示,“研发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开发双臂协同工作的算法,使人形机器人的双臂和人类的手臂一样灵活。比如,我们现在在测试的是让机器人能一只手拿着瓶子,一只手去拧瓶盖,或是两只手配合打太极拳等。”在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员反复调整算法,解决机器人运动中的姿态和碰撞等问题,并对其进行升级优化。

要让这些机器人听懂话,还要能做事,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比如,为了解决感知系统中的瓶颈,仅仅让机器人成功识别可乐,就需要输入大量的数据来训练其模型。研发过程中,该团队使用了四百余张不同饮料的照片,通过数据标注,才使得机器人能够准确判断并抓取目标物体。“每天的工作就是辅助机器人进行特定任务的训练,一天会重复大概一百多次。”团队成员笑着说,“上万条数据才可以让机器人初步掌握一项动作技能。”

“机器人+”大显身手

目前,该企业研发了六轴机器人、人形七轴手臂等7个系列近30款智能机器人,申请和授权知识产权近百项,产品已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并被广泛应用于全国百余所院校的科研实训工作。

记者了解到,人形机器人经过特定的算法编程后,不仅可以在接待、餐饮、咨询等生活服务方面提供帮助,日后还能应用于生产线作业、巡检与安全监控、协同作业等工业场景,帮助工人们解放双手,切实提高生产效率。

“我们的机器人产品把实际工业场景与教育育人结合起来,投入创新实验室里,让更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里的青年人才紧跟‘AI+’的时代趋势。”在李艳斌看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是未来产业,长沙正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两者有很高的契合度。企业将继续深耕机器人行业,加大研发投入,例如接入集团研发的大模型中间件技术,集成DeepSeek等各类开源大模型,推动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拓展。“团队的长远目标是为行业普及更多的机器人应用技术,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研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实现更大程度的自主创新,同时为行业技术普及打好基础。”

自主创新离不开人才的驱动。毕业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00后”余志铭就是一例生动诠释。从一名在校园里学习如何操作机器人的学生,到毕业后成为比邻星科技的机器人研发员,他结合自己的使用体验不断完善产品。

“在校期间,我就对机器人技术很感兴趣,毕业后就选择来到这里工作延续自己的热爱。”余志铭认为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很有意义——“不久的将来,当机器人技术被应用得越来越普及时,具身智能技术将变得更加成熟,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智慧、更人性化。”他向往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记者手记

在“于斯为盛”的星城大地上,机器人行业的“新新”向荣,是长沙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光时刻。不久前,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湘江1号”健康陪护人形机器人,长沙优龙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长沙“户籍”。

近年来,长沙成功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长沙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创新探索的“双区联动”城市之一,无疑为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集群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未来,随着产业链与人才链的相互交融,轰鸣的科技引擎还将牵引着长沙的人工智能产业破浪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