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算法博士与一个快递小哥,到了同一个舞台上
更新时间:2024-10-22 07:38 浏览量:86
今天同时回答两个满级读者的问题,其实彼此的留言风马牛不相及,但凑巧前后挨着,被我看到后觉得非常有意思。
刚毕业第一份工作就年薪百万起的,与工作多年也只有年薪十万的,看同一篇文章,先后留言,缘分呐。
咱们先来看这个小哥。
他很喜欢金融市场,30大几了也没结婚,除了工作时间都花在了市场里。
他是个技术派,天天看走势,总结技术指标都预示着什么。
他也不会什么方式方法,就是自己手动统计。
他同屋有个哥们,跟他一样痴迷于统计,只不过这小伙儿关注的不是市场,是彩票。
他室友每天都买一注,虽然买得少,但是用心多。把历史上各种中奖的号码都做了详细的统计与记录。
然后去试图推测下一期的号码。
他觉得这个不靠谱,因为开什么号码是独立事件,和上一期无关,互相不影响。
(插个嘴,看到这里我笑了,你的概率比你室友学的好)
但是他觉得,市场是有规律的,因为人性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复的,于是他觉得通过研究市场去发现规律,是一条可行的路。
而什么最能反映真实的市场?
当然是成交,也就是说,那个走出来的价格,是最真实的,于是他很用心地统计不同的技术形态,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走势。
他有时候挺开心的,他觉得自己好像掌握了规律,但有时候,又发现,一切都好像变了一样。就像春天发现了规律,忽然夏天来了,等到了冬天以为一共只有四季,结果发现还有第五季第六季,季季无穷。
于是他很迷茫,他问我,金融市场里的技术走势,到底有没有研究价值?
我来告诉你,问题在哪里。
问题在于市场里不是只有散户。
如果一个市场里只有散户,就是什么技巧都没有学过,完全只凭借自己的好恶,自己的判断去买入卖出的话,兴许能被你找到些什么规律。
但市场不是这样。
市场里面具体的人,当然是散户多,但是资金面可未必。
你看你所在的快递公司,好几十万的员工,总的持股比例有多少?个位数。还集中在少数高管手里。
你们公司董事会才多少人?他们的持股比例,又是多少?
市场也是一样的。大户,机构这些专业的玩家虽然人数不多,但账户数未必少,操盘的资金更加不少。
你去看具体一个市场具体一个品种,单日成交的人数也许是2000个自然人,但其中某一个人的成交占比就超过40%了。
这个人就叫做大户。
他不一定都用自己的名字成交的,他可能操作了100个账户去分别成交,他隐藏在这100个账户背后。
当然这是不对的,就像闯红灯是不对的。
问题是,闯红灯不对,和闯红灯被发现是两件事。闯红灯要被抓拍到,才能处理。
如果此时此刻这个路口没有摄像头,那么就发生了一件事实上不对,但是没有办法被处理的事件,能理解吧?
市场里经常出现这类事情,就是理论上不允许大户们这么做,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一次都能证据链闭合,被证明他们那么做了。
那么大户们不仅仅会一个人同时扮演多个账户,更重要的是,他们会采用这种演戏的方式来影响散户们的判断。
你比如竞价的阶段,他想让你觉得接下来大涨,他就挂出天量的买单,反之,他想让你觉得接下来大跌,他就会挂出天量的空单。
他会让大家都看见。
就像单位招人,有个对社会公示期一样,他也会把他的天量买单公示出来,给散户们看,你看,我要买哦,我要买哦。
你们要不要跟,自己思考吧。
然后怎么做呢?然后等到快要不允许撤单的时候,故意放一些小单上去。
好比他当初挂的天量买单是买1的位置,大家都能看到,然后他挂一些比自己更高的价格,但是量很小,逐渐的让自己的天量买单落后,落到买2,买3,一直落后到买11。
好,你们看不见了对吧?他撤单了,他在开盘前,禁止撤单前的最后一刻,撤掉了。
可是这个时候大家的误会已经形成了。
一开盘,很多买单冲上去了。因为那帮人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天量买单还在。
形象地讲,就是他第一个跳起来喊:兄弟们,跟我冲啊。然后他越跑越慢,落在后面,兄弟们都冲过去了。
冲过去之后,兄弟们面对的敌军,其实才是他的人。兄弟们接盘的那些卖单,才是他出的货。
你看,不是只有你们快递公司的兄弟会被重定义,金融市场里的兄弟也经常被重定义的。
类似的手法非常多,什么大量买入,分批出货,甚至包括收盘收在什么价格,包括散户想要看到什么样的技术图线,都是可以给你做出来的。
所以你现在明白问题在哪儿了么?
你研究的技术图线,它不是纯粹来自于散户的真实行为,它是可以由一个大户,同时扮演多个角色,甚至自买自卖,给你演出来的。
就像你进了一个售楼处,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你以为都是和你一样的真实买家,其实也许那天都是托,都是群演,就你一个是真实的。
你知道高频量化交易为什么会兴起?
跟散户无关的,散户们真实买入卖出的那个曲线,也就是无人引导的曲线,往往是非常光滑的。
丝滑得像巧克力一样,高频没机会下手。
而反观大户们操作多个账户他演出来的那个曲线,你把时间轴拉长了看,会发现很多细密的毛刺。
这其实很正常。
你找100个自然人在那里聊天,声音出现是随机的,这是大自然本身的真实。
你找一个口技演员,让他一个人去模拟100个人的自然对话,那里面就很不自然。
你把时间轴拉长了看,看细节,就会看到很多突然的锐起,和突然的寂静。
那么当曲线里面有很多毛刺的时候,就带来了很多极短时间内的确定性。
把那个尖锐的毛刺部分切割掉,这就是高频量化交易。
你们大户不是要骗散户么?你不是喜欢一个人演一群人么?你的不自然留下的毛刺,就是高频量化交易者的利润。
散户是草,大户是羊,高频是狼,羊吃草,你演戏哄人家入局,骗人家研究你布置出来的行情走势图,那高频就利用你演戏演的不真,把你的毛刺吃掉。
你向散户们收智商税,高频问你收过路费,都有美好的未来。
你问的这个问题的根源,其实就这点事儿。
好,我们转过身来看另一个满级读者。
他那天看了我聊投资与交易之后,讲了这么一番观点。
他说,投资就是赚取市场增量,交易就是赚取市场波动。
如果你要赚取市场增量你就不可能不赌涨跌,因为你做的这件事本身,就是相信市场长期向上。
而如果你要赚取市场波动,又拒绝赌涨跌,那你唯一能赚取的就只有短时间内的毛刺。
因为越短才有可能价格回归,越长,那可就没有毛刺了,它从曲线上讲,就是相对平滑的。
可是当越短的时候,你的工作量必然越大,这就会变成一个苦力活。
.......
后面我不继续了。
他理解地非常正确。
金融市场里,除去开场子的,或者从事金融服务业的不算,投资人这个群体里,只有两种钱可以赚。
第一种就是这个读者理解的,苦力钱。
你看《边水往事》里面每次矿开采完,大宝石被捡走,放了一群人进来捡剩下的,捡到什么都算他们自己的。
这就是苦力钱。
我那天也是建议不懂行的人,不要指望什么追加投资。你就用一点小钱去市场里赚赚确定性事件的苦力钱,就可以了。
你本金50万的时候,可能一年的利润是50万,你本金拉高到500万,一年的利润也只有100万,收益根本不会随着资金增加而等比例增加。
这种就叫苦力钱,说到底,是人家开矿留下的垃圾,你辛辛苦苦跟金融市场里收破烂呢。
你真要是拉高到5000万的本金,对不起,你可能赔钱了。为啥?因为你不安于赚苦力钱了。
你觉得自己牛嘛,你开始幻想了,你开始押涨跌了,那多年做苦力淘金来的钱,可能就赌石输光了。
所以穷人的投资回报率才容易做高,前提,注意,有前提的,前提是那天聊的那些,你真的能坚持下去,不要坚持两天,就忘了本。
第二种是什么?是技术钱。
无论是大户演一群人,去哄散户中他的埋伏,还是高频问大户们收过路费,这都是需要研发的。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资本赚钱,资本本身不值钱,如果你能2个点贷来款,那资本就只值2个点。
投资人的其余的利润,都是他这个人带来的。
就像企业一个道理,有的企业做得好,是人家有强研发,有的企业做不好,你自家产品不给力,团队不给力。
有大户能拿影帝,有的大户演砸了,不仅被没收盈利,还被双倍罚金。
你想要管理更多的钱,超过了苦力钱的范畴,一定是需要技术的。
你摆个煎饼摊可以靠自己个人的早出晚归,你开个上百人规模的公司,不懂行是必然要破产的。
所以我那天讲的是什么?
就是如何从苦力,到技术。
没技术又想投资,就是小成本,低投入,全靠自己肯吃苦,只做确定性事件。
你煎饼摊摆个三五年,也总该对市场门清了吧?
这时候再自我审视,你到底有没有技术,你能不能扩大规模,如果没信心,到此打住,就到小摊主结束了。
你反观那些一辈子胡搞瞎搞的金融消费者,他们要养活那么多从业者,还要养活那么多大户,那么多量化,外加你这种做确定性事件挣苦力钱的。
谁最感人?他们。因为他们默默地养活了所有。
你想成为他们么?不想,就老老实实照我讲过的这个路径,一步步踏实走。
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行动怕亏本,不动怕踏空,接下来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