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打鸡血,软件公司的年度任务就能完成了嘛?
更新时间:2024-10-22 12:31 浏览量:98
软件行业里,季度/年终冲刺大会被视为推动全年经营任务达成的重要仪式。这几天看各大软件公司的公众号,号角声声战旗飘,面前一片哗啦啦的金币雨。其实,像打仗一样,必要的士气鼓舞是需要的,对内是团队、对外是市场,都需要精神提振。
但是,大多数的软件公司,都沉溺于形式,而忽略了冲刺大会的本质目的。什么是本质目的?
冲刺大会的本质目的是,发现影响任务达成的根本与直接原因,制定特殊或攻坚机制,以解决任务达成的壁垒问题,从而逼近或超越既定的周期任务。并非掌声雷动、气氛热烈,但繁华背后,却是企业问题的重重隐患,冲刺会后,该咋样还咋样。
那什么是影响任务达成的根因/直因?销售角度可能是奖励机制,交付角度可能是项目管理或突出甲乙方矛盾的攻克,开发角度可能是复杂集成的设计方案,运维角度可能是闭环的问题跟踪体系……
1、销售层面,看前三季度的达成比例,制定莫季度的冲刺策略。
如果前三季度达成低于50%,重点分析:
大环境不好?(别闹,大环境咋总能影响你,拉回现实)
销售状态疲软?(那再冲刺也完不成,人该汰换了)
奖金政策没有诱惑力?(制定峰顶阶梯式冲刺机制,但不要遥不可及)
专业匹配度差距大?客户认可度低?(短期看,团队补短顾冲刺;长期看,培养体系加强)
冲刺任务梳理后,会不会存在捂单情况?(这种情况,往往从玄学角度看,明年一样完不成)……
如果前三季度达成高于50%,冲刺达成的可能性是有的:
梳理相对现实的里程碑客户,达成回款条件共识,协同交付推进;
主攻年底之前需要花完预算的央国企客户,别出大错就行;
四季度可签约的客户首付款,重点在人家要不要这个时候启动……
分析出销售层面影响任务达成的根因,现实一些、出台短期适应性、可快速见效的机制,长期看解决团队性突出问题才是主要的。
2、交付层面,核心看下个里程碑的掣肘问题是什么。
交付按时签署里程碑,是非常难得的精神,这体现的是项目的正向计划执行、逆向倒推执行、以及可能性风险防控备案的能力,最核心的是,项目经理的靠谱程度、以及团队的靠谱比例。
对于软件公司,项目制交付、别用产品型交付的理念去应对冲刺,延期了一年的项目、指望最后仨月冲刺回款,想什么呢!不解决核心交付问题,多大的激励都没用;反之,与客户共识了交付问题,记住声音一定来自客户,才能得到切实可行的回款条件和回款期望。
鸡血在这个时候管毛用,提供弹药最实际!
3、开发层面,和个人能力关系很大,冲刺阶段加强个体价值最大化。
软件行业的开发,代码结束并非项目的终结,而是成果转化的开始。软件公司大多都有完善的开发结案机制,以及对项目成果的评估、总结和推广政策。但,影响客户化开发效率的核心,其实就是当下项目中开发顾问的个人能力,牛B的开发人,1小时能解决菜鸟顾问1周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样,产品研发的冲刺,也是评估核心人员的需求和业务认知、最后呈现在产品和代码架构层面的执行。
所以,冲刺阶段,如何发挥开发大牛的个体价值最大化、以及大牛在攻坚项目上的协同价值最大化,才是重点。
鸡血在这时候管毛用,给大牛喂饱才重要!
4、运维层面,简单问题看能力,复杂问题看体系。
运维中心全年度完成任务,也是很不容易的,要依靠的回款链太长了,看运维、看交付、看开发、也看销售,环环相扣、差一环协同就收不到满意度,也就拿不到回款。
冲刺阶段的运维中心,用钱和鼓舞只能激励简单问题的解决(没有这两点也一样能解决,只是关闭比例的问题);对于复杂运维问题,核心考验的是运维体系,即面对长线攻坚问题,运维跟踪机制是如何的(跟着跟着跟丢了?解决不了就石沉大海了?),越是复杂问题,越考验团队的协同效率。
鸡血在这时候管毛用,强化体系并及时呈现最重要!
看到了很多软件公司的冲刺大会,却鲜少看到冲刺后的成果宣传。
就像上一篇文章写的,看到了很多软件公司的大额签约,却鲜少看到大单的交付推广。
在这个又卷又精明的时期,市场想看的已经不是热闹的开始,更多的还是执行的过程、和欢喜的结局。
摆脱形式主义,从根本原因出发,重塑软件行业冲刺大会的核心价值,是软件公司达成任务的转折表现。只有关注本质,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当前阶段的任务完成,并未下一个冲刺阶段奠定坚实的团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