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想成为世界大国,邻国是最大障碍?苏杰生对中国说法变了
更新时间:2025-03-24 14:26 浏览量:7
据人民日报报道,印度新德里电视台近日报道,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印度正与中国讨论如何使两国关系走上更可预测、更积极的轨道。苏杰生提到,印中双方正在讨论两国之间恢复直航和记者交流等事宜。报道称,苏杰生表示,印度希望与中国保持稳定的关系,但希望其利益得到“尊重”。他承认,两国关系经历了数十年的起起伏伏,但真正的挑战是在两国崛起的同时保持平衡。“和平与安宁一直是印中关系的核心。”苏杰生强调,边境不稳定将影响两国关系的整体走向。
专家表示,中印两国当前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政治互信的缺失。中印边境的对峙事件导致印方部分人对中国的猜疑和误解加深,这种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这种复杂性也反映印度对华政策的两面性:一方面希望与中国保持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又在战略上不时摇摆。然而,印度现有体制决定了,在印中关系这种战略性问题上,尽管军方人士会更多地从军事安全角度发声,但最终发言权仍取决于政府的政治决断。
近日,印度外长苏杰生的儿子小苏杰生出版了一份《印度和世界》的书籍。该书对印度的地缘现状做出了较为客观的描述,认为印度正处在世界多极化的边缘,无法与中美欧俄进行真正的较量。以小苏杰生为代表的印度精英们认为,印度想要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要玩家,那就必须要实现5大目标:一是加强印度的军事和经济;二是确保稳定的南亚关系;三是维持国际力量平衡;四是解决印度领土的遗留问题,尤其是孟加拉和巴基斯坦问题;五是印度要参加全球规则的制定。
印度国旗(资料图)
回溯历史,印度的 “大国梦” 可谓源远流长。早在20世纪40年代,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便在《印度的发现》中豪情万丈地宣称:“印度要么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恰似印度那浓郁炽热的咖喱,瞬间点燃了人们对印度未来的无限遐想,也让印度自此踏上了追逐大国地位的漫漫征程。时光流转至当下,莫迪总理更是将印度定位为 “领导型大国”,仿佛印度已然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尽情挥洒着影响力。
印度的建国时间是1947年,和中国建国的时间1949年没差多久,而且当时两国的人口也差不多,也都受到过苏联的援助。然而,时间来到2025年,印度除了在人口方面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科技、军事等很多方面,它都是不如中国的。所以说,这些年发展过程中累积下的差距,以及两国的接壤的地理位置,和1962年发生过的对印自卫反击,让印度这些年孜孜不倦的将中国作为了竞争对手。
苏杰生(资料图)
其实对中国来说,印度只是印度,对我们既算不上威胁,也谈不上竞争。因为中印之间的差距,要比中美之间的差距更大,且我们从来没有将印度当作“对手”,我们眼中有的只有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另外更重要的是,印度没有工业基础,甚至连武器装备都无完全自主设计生产的能力,在经济上没有核心产业,除了软件外包之外,其他可圈可点的行业几乎没有。这就注定印度不可能和中国进行竞争,中国也不会将印度视为对手,因为双方不在一个层级。
苏杰生(资料图)
除了与中国的关系,印度在处理邻国关系时的策略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尤其是南亚区域内,印度总是扮演着“霸主”的角色,仿佛视其他邻国如同自己的“后花园”。这一行为模式无疑疏远了周边国家。印度试图通过给予经济援助来施加影响,但这种缺乏平等互利精神的做法很快被证明是不牢靠的。反观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切实的发展机遇和合作平台,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印度在羡慕嫉妒之余,或许应该更深刻地反省其自身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