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非遗时刻】当圆舞踩碎星光,马头琴唤醒群山

更新时间:2025-03-25 16:28  浏览量:5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星辰

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

情感智慧和文化认同

是人类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在呼伦贝尔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

布里亚特尤胡尔和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宛如两颗耀眼的明珠

绽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布里亚特尤胡尔

太阳轨迹上的生命狂欢

舞蹈如同一部史诗

布里亚特“尤胡尔”圆舞起步时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遵从太阳的规律,由左向右跳。节奏由慢转快,一开始唱着音调悠长的歌曲,慢慢移动,并逐渐加快节奏,歌曲转为欢快的短调,舞步转为快速跳动。

“尤胡尔”以跺脚为主要表现方式,是“足蹈”而不是“手舞”,是长时间边唱边跳的大型狂欢式民间集体舞。歌词很多,正如唱词“踏穿草地”“地动山摇”“跳到旭日东升”“跳到曙光初照”,跳到酣畅之时,由于快速转动并跺脚,只觉得周围的群山、树木、草地、篝火都在转、舞动,像在跟大家一起舞蹈欢乐一样。

【文化密码】

舞蹈中活泼潇洒的跑跳步、粗狂奔放的跺步和优美舒缓的悠晃步是最典型的代表。 这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布里亚特蒙古族用身体丈量天地的方式。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草原上的天籁之音

穿越千年的琴弦对话

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在早期的岩画及古籍显示,马头琴是由古代奚琴演变而来。奚琴,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而后发展至辽宋时期的“弓弦胡琴”。元代,据《蒙古秘史》《元史》记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此时便呈现了现代马头琴的雏形。

时至清代,据《清史稿》记载,清代的马头琴与现代马头琴的琴形完全相似。并且通过田野调查考证马头琴演奏艺人,清代的马头琴弹奏技法及乐曲也和现代马头琴弹奏技法及乐曲一样。可以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自出现后便得到广泛的普及,经元代、清代等时期迅猛发展后,成为蒙古族民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乐器。

【声音的画卷】

高音如鸿雁掠过雪原,带着迁徙的执着;低音似勒勒车轮碾过冻土,藏着岁月的沉淀;《万马奔腾》的旋律里,能听见马鞭划破空气的声响。

尤胡尔与马头琴

一个是大地的心跳

一个是天空的吟唱

在钢筋森林日益扩张的今天

布里亚特蒙古族依然跳起尤胡尔

马头琴的声音依然能让飞驰的汽车停下

因为那是刻在基因里的文化乡愁

这两项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

而是活着的草原灵魂

在时代的风雨中

继续生长出新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