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归人》将重现北京人艺舞台
更新时间:2025-03-26 11:33 浏览量:6
《风雪夜归人》主创及演员。(北京人艺供图)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尹星云)3月25日,北京人艺今年首部新排大戏《风雪夜归人》举办媒体见面会。作为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 的开篇之作,《风雪夜归人》将凭借经典故事、创新解读与唯美演绎,搭建起与当下对话的桥梁,为观众带来一场兼具艺术美感与思想深度的视听盛宴与心灵震撼。
见面会上,该剧艺术指导冯远征、导演闫锐与主创,以及刘恒、陆璐、李洪涛、梁国栋、刘宸、梁丹妮、李劲峰、李金涛、李雪歌、陈红旭、龚钰泉、张楚焓、胡昕怡、赵泽栋、徐督、孙嘉良等全体演员亮相。
经典新排 在爱情与命运中探讨生命的意义
《风雪夜归人》由戏剧家吴祖光于1942年创作,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京人艺上演。此次重排,是北京人艺对这一经典的再次挖掘,也是对于人艺审美的继承和探索。
北京人艺院长、该剧艺术指导冯远征。(北京人艺供图)
“这部经典里面包含很多对人生、爱情与命运的探讨,是一部浪漫凄美的中国故事。”冯远征表示,“我们在这次的创作中既有传统的元素,又有现代的风格和手法。从舞台展现到演员表演都是一种新的样式。”
导演闫锐认为,作为一个近百年前的故事,本剧一定能够让当下观众产生共鸣,“这部剧会为我们展现生命的意义,去表现什么是真正的活着,什么是纯粹干净的心灵。”
唯美呈现 舞台上寻找极致美感
“这是一部跨时代的作品,它有着中国人的审美基因。”冯远征说道,舞台上的美感是此次创排的一个特点。整个舞台呈现以大写意、简洁、质朴的风格回归到戏剧的本体空间。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此次的舞台以写意的设计,突出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蕴,用现代感的光影,构建起整个戏剧的想象空间。
曾执导过《名优之死》《原野》等作品的闫锐第一次独立执导首都剧场的大戏。面对又一部富含传统戏曲元素的作品,他希望借助昆曲的雅致,将诗意的感受和静谧的戏韵表现在舞台上。虽然剧中并不是直接描写戏曲行的故事,但是其中的戏曲背景让创作者从戏曲中寻找灵感,通过现实与非现实的跳跃以及第三视角的加入,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和空间。
强大阵容 展现舞台光芒
作为北京人艺今年的重点大戏,本剧拥有强大的演出阵容——既有观众熟悉的李洪涛、梁丹妮等实力派“老将”,也有陆璐、梁国栋、刘宸等优秀的人艺舞台新星,还有首次受邀参演人艺剧目的北方昆曲剧院的刘恒。武生出身的他此次将作为“外援”出演剧中旦角名伶魏莲生,与人艺青年演员陆璐饰演的玉春,共同上演一出凄美的浪漫曲。“北京人艺对于人才是开放的态度,希望邀请优秀的、合适的演员来合作,同时让北京人艺青年演员的成长通过作品得到观众的认可。”冯远征表示。
本剧的排练过程中,演员们不仅从话剧表演等方面下功夫,还通过专业形体设计拓展了角色的舞台表达空间,并集体赴北方昆曲剧院等专业院团对戏曲表演进行了学习和观摩,努力在一个月后为观众呈现一出兼具传统与现代的舞台故事,为经典赋予新的活力。
传承创新 “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启动
伴随着《风雪夜归人》的创排,今年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也正式启动。该计划将在近三年内,把北京人艺“压箱底”的经典剧目整理恢复,每年安排1—2部经典剧目重排上演,以展现经典剧目的活力。
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表示,这是北京人艺采用多样化方式推动经典剧目传承发展的举措。或者通过 “绝对复刻” 的方式恢复 “博物馆剧目”,原汁原味保留经典原貌;或者启用全新阵容对经典进行现代演绎,为经典注入时代活力。传承与创新并举,让北京人艺的老戏重焕青春光彩,也让年轻观众领略经典名著的独特魅力。这同时也是剧院应对年轻演员培养的紧迫性,藉此让年轻演员深度了解人艺历史,亲身体悟经典剧目的厚重与魅力,进而真正理解老艺术家们留下的宝贵 “家底儿”,更好地完成对 “北京人艺演剧学派” 的传承,为剧院发展持续注入新生力量 。
通过“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北京人艺将促进更多时代经典和精品力作不断传承上演,进一步推进新时代艺术创作繁荣和高质量发展。
该剧将于4月25日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