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打太极、鲤鱼打挺……人形机器人离“走”进你家越来越近了
更新时间:2025-03-28 11:35 浏览量:4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正在北京举行,年会使用具身智能机器人、AI大模型、智能显示等前沿技术。各种形态的机器人十分“抢镜”。一群会跳舞、会打太极的人形机器人成了开幕式的演员,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
机器人不仅可以表演舞蹈,它们还能打太极,举手投足间,展示着肢体的灵活性和步伐的稳定性。
伊朗嘉宾 何飞: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么多中国生产的机器人,它们的功能比较丰富,而且反应也比较快,所以确实也是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力量和魅力。
面对这么多嘉宾的现场拍摄,机器人一点儿不慌张,但他们的技术指导却既兴奋又紧张,大家认真对待每一个应用场景,同时也在应用中发现问题。
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苏垚:回去我们还要下功夫,多台同时演出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展示效果,这是我们下一步在算法上要改进的工作。
探访人形机器人彩排演练的台前幕后
论坛开幕前夕(25日),总台记者专访了机器人演出团队的彩排演练。机器人演员们都遇到了哪些难题?技术团队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接到任务后,参与表演的两家北京机器人企业分别在实验室里,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通过人工智能模式训练,优化测试程序,教会了机器人演出所需的动作要领。为了确保十几台机器人不受干扰,同步接收到信号,技术团队可没少下功夫。
为了确保每一次彩排和演出顺利进行,每个机器人都配备了一名专属技术人员。面对刚上台就失去平衡,躺倒在地的机器人,年轻的技术团队处变不惊,各司其职进行检查。
问题排除后,技术人员胸有成竹地按下了重启键。重新站起来的机器人,又昂首挺胸,朝着观众席挥了挥手。
人形机器人改进续航能力 训练场所更多元
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人形机器人距离“走”进千家万户,还有多远呢?
正式演出前两天,机器人演出团队参加了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前的最后一次全流程演练。在会场外,记者看到,候场的机器人都吊在一个架子上。
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苏垚:它起到快速运输以及保护的作用,这样机器人没电的时候方便把它运走。因为它没有电不能靠自身保持稳定,现在充满电大概可以行走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
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苏垚:期望机器人能够支持起码半天的工作长度,但现在的电池能量密度还达不到这样的状态。所以我们特地设计了一个可以热插拔的机械结构,这样机器人可以在持续工作的状态下完成电池的更换。
要提高机器人供电系统的续航能力,让其变得更强大,并非一蹴而就。同时,单一的实验室训练环境已不能满足机器人发展的需要,要使机器人真正智能地完成任务,还要解决大量有关算法、运控,甚至生产等诸多环节的问题。
以这次接到表演任务的机器人为例,它们在光滑的地面上表演鲤鱼打挺不在话下,但演出现场却铺着松软的地毯,在正式登台前,它们还要进行新的训练。
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 徐磊:这个机器人采用起身强化学习框架,在训练过程中设置了多种地形条件,包括草地、石子路面、瓷砖路面及斜坡等,确保其能在不同地面实现稳定起身。目前,该技术已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但要完全适用于通用家庭场景,仍需进一步研发,预计需要两到三年时间。
从技术上来说,人形机器人要先在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证,才能为进入家庭市场奠定技术基础。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布局正快速推进,已有部分人形机器人实现了量产。
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 徐磊:这款机器人量产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已经全球发货,有十个国家有我们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