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扬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共融共舞”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 浏览量:3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市以基础研究提升推动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同时,还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步伐,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日,由我市扬杰科技牵头成立的江苏省第三代半导体功率芯片与模块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该实验室聚焦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构建“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模块集成”全链条研发体系,标志着我国功率半导体产业向高端化、自主化迈出关键一步。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梁瑶:上市之初,我们的研发费用占整个销售额的3% ,2024年,这个占比已经近7% 。我们希望在功率半导体这个领域,从以前的跟随者、跟跑者,逐渐成为部分领域里的创新者、领跑者。
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平台,以基础研究推动产业创新。去年以来,我市高标准建设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支持扬州大学、扬杰电子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打造基础研究的战略支撑极;同时,7个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过200个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3个项目获批省基础研究专项,应用基础研究实现新进展。
市科技局副局长 赵松林:我们积极组织企业、高校院所上争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稳定地支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另外,我们还探索实施省市基础研究联合项目,支持开展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为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将探索建立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杰青—优青”梯度支持机制,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项目50项,争取省市联合基础研究重点专项支持,在高性能凝胶电池、作物基因编辑、禽畜抗病设计等领域力争取得原创性成果。
市科技局副局长 赵松林:我们将持续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加快打造长三角产业科创高地贡献力量。
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近年来,我市还以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为抓手,鼓励引导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步伐。 在江苏汇成光电有限公司的LCD驱动IC封测智能制造工厂内,记者看到,一台台智能化测试设备正在对产品功能进行检测。这家省级智能制造工厂引进行业内顶尖生产设备、检验设备等,关键设备联网率达100%,构建出一个“可测可控、可产可管”的纵向集成环境。
江苏汇成光电有限公司测试营运处副总监 于杰:我们的测试车间有自动测试机一百多套,实现测试数据实时传送内部与客户系统。此外,还能自动判断测试完的数据合格状况、自动判断实际每片晶圆的测试合格率,从而实现智能化的高效检测。
近年来,我市坚持“点”“链”“面”三维联动,“点”即推进标杆建设、链即发布产业链解决方案、面即打造产业生态,大力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登高走深做实”,扬州市本级和邗江区先后入选省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地区。国家级荣誉方面,去年全市新增国家5G工厂名录13个(居全省第2)、卓越级智能工厂2个(居全省第4)。在省级标杆方面,全年新增省级智改数转网联企业212个(居全省第4),全市累计40.7%的规上工业企业获批省级以上智能车间、工厂、星级上云等荣誉。
市工信局机械装备处副处长 吴子矜: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行动计划,构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人工智能加速赋能、生产要素广泛联接,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链”上深融合,向“新”创未来。从传统制造工厂的“数字蝶变”,到高能级创新实验室的“加速转化”,扬州大地上的创新实践生动证明:只要以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地方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就能让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澎湃动能。
记者丨仲伟文 袁征
编辑丨华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