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儿女带娃与不带娃的老人,谁更有幸福感?答案还挺不一样
更新时间:2025-03-29 13:22 浏览量:4
在咱们国家,老人帮儿女带娃,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毕竟,当下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每天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有的宝妈生完宝宝后,没人帮忙带娃,只能选择做全职妈妈,生活过得很拘谨。
如果老人愿意帮忙,可以让儿女安心出去工作挣钱,生活压力也会小一些。但也有的老人,选择不帮忙带娃。这样的两类老人,还真的有不同。
卫健委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城乡老人居住安排中,城镇老人占比,比农村老人占比多6%左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有娃家庭中,老年人成了带娃的主力军。
的确,对于当下的家庭结构来说,相当一部分老人会帮儿女带孩子,也有一部分老年人,想好好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没有办法说,帮忙带娃就是对的,不帮忙带就是错的,但这两类人,确实是有不同。
有的老人觉得,自己奔波劳碌了一辈子,退休了。想要属于自己的时间和自由,比如说喜欢旅游的老人会选择自驾游,或者是去别的城市旅居。不想过受儿女所牵绊的生活,尤其是整天围着灶台和孩子而奔波。
每天要么跳广场舞,要么打个牌,要么下象棋。或者,和老伙伴们一起旅行。即使不出去,在老家也才是自己的归宿。
这样的老人,看起来很幸福,但和带孩子的老人相比,好像还差一点。
相当一部分老人喜欢和儿孙一起生活,也觉得帮忙带孩子是分内的事情。毕竟,退休了,生活也没什么目标,帮忙照看娃,也算一个任务了。
再加上,儿女小的时候,忙于生计,根本没时间照顾。在孙辈们身上付出的关爱和心血,也让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有一种弥补的心理。这样的老人,通常有三个特点。
特点一:享受带娃的乐趣
这一代老人,基本上是50、60年代出生,年轻的时候忙着赚钱养家,缺席了孩子的成长。可能给孩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缺席了娃的童年。
选择退休后帮儿女带孩子,也是弥补年轻时候的缺憾了。帮忙带孙子,看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在自己精心照顾下,越来越优秀,会有自豪感,感觉自己的老年生活,也很有价值。
特点二:能接受新的事物
如果老人可以接受新事物,听从年轻人安排,带孩子的幸福度更高。
邻居王阿姨说,她去带孙子的这几年,感受到了新鲜气息。如今孙子已经上幼儿园了,王阿姨每天早上送娃上学后,她会在几位退休老姐妹的群里喊:“姐妹们,去逛街啊!”
闲暇之余,大家不光交流育儿经验,也会跳广场舞,读书、绘画,每天比年轻人都充实。
所以,会带娃的老人,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被闷在陌生的地方,一脸焦虑和无望。反而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年轻人一样享受着大城市带来的新鲜感。
特点三:和儿女们和睦相处,不越界
喜欢带娃的老人,在家庭关系中,也很有自己的准则,不越界,不多管,家庭氛围很和谐。
作为年轻人,也要懂得付出和尊重,给老人买衣服,有时间带老人出去玩。
平时年轻人工作忙碌,染手家务的时间特别少,周末又想睡个懒觉,老人也不介意。
如果是公婆帮忙带娃,不干涉儿子,儿媳妇之间的事情,有分寸,不越界,两代人一起生活,矛盾自然少。
年轻人教育孩子,老人少发表见解,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私下沟通。
老人喜欢带孩子,又能和儿女和睦相处,一定会非常幸福。反之,如果老人不喜欢带孩子,把这当成是负担。和儿女也没办法融洽相处,自然没什么幸福感。
说真的,两代人在一起生活,多少都会有些麻烦。老人要拎清自己的位置,做好这几点。不越界,不插手年轻人的事情,能接受新鲜的事物和环境,这样的家庭才会幸福指数更高一些。
那些不帮忙带娃的老人,也许平时很开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没什么束缚。但过年过节,孩子们回来,也跟他们不亲。看到这样的场景,自己内心也不是很好受。
和一位老人聊天,他说,现在他虽然不帮忙带娃,但每个月打2000块钱,给儿子一家作为补贴。年底一家人回来,跟他也很亲近。是啊,不出人,出钱,也会让彼此关系拉近一些。
如果老人不打算帮忙带孩子,可以参考这位老人的做法。经济上不富裕的,可以少给一些。等孩子大一些了,两口子都上班了,也就轻松一些了。
枕边育儿寄语:
作为年轻人,要关注老人带孩子是否幸福。年轻人要懂得感恩,少些指责。带娃的老人幸福感强,还是不带娃的老人幸福感更强,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家庭不同,你觉得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