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黔西南:校园里的“最炫民族风”

更新时间:2025-03-29 16:56  浏览量:4

学校是优秀民族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2002年10月,贵州省教育厅、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制定实施了《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黔西南州民族风情浓郁、人文底蕴深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更是盘江儿女传承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纽带。

23年间,黔西南州各中小学创新形式、打造特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民族文化在各学校活起来,校园里刮起“最炫民族风”,民族文化之花正在校园里绚烂盛开。

加深校园底蕴的助推器

剪纸书画实践操作室、民族服装展示室、布依文化陈列室……走进黔西南州册亨县民族中学,各式各样的民族文化陈设展览让记者目不暇接。

作为中华布依第一县,册亨县布依族人口占比高达78%。布依民族文化,早已成为刻在册亨布依儿女心灵深处的文化底色。将布依民族文化进一步推广传承,是册亨本地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

册亨县民族中学将散落在民间的布依转场舞、竹鼓舞、布依刺绣、剪纸技艺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物搬进校园,并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成立起布依戏剧、布依山龙、布依圣鼓、少数民族服饰秀等多个社团和兴趣小组,建设起纺织绣实践操作基地、剪纸书画实践操作基地,开设实践操作课,努力让学生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传承好、发扬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册亨县民族中学的教师们积极挖掘、整理布依转场舞、竹鼓舞、丰收舞及布依山龙的文化内涵,编订了《册亨人文与自然》《布依转场舞、竹鼓舞》《剪纸》等11本校本教材,参编教师达100余人。

近年来,册亨县民族中学抓住民族文化进校园这个中心主题,将传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贯穿于素质教育中,创造性地、富有特色地开展好“五育”并举工作,努力创办民族教育特色示范校,让优秀民族文化成为加深学校底蕴的助推器。

拓宽课堂内涵的好抓手

游、穿、腾、跃、翻、滚、戏、缠……近日,记者走进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顶效镇铁路小学,该校龙狮队的学生们正灵活展现着这些生动的舞狮动作。

“舞龙舞狮不仅具有非遗艺术价值,还让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强健学生的体魄。”铁路小学体育教师、龙狮队指导教师黄福波向记者介绍将学习舞龙舞狮纳入学校体教融合教学的多重意义。

龙狮文化在黔西南州有着深远的历史,至今也是当地庆祝丰收和各种节庆活动的保留项目。而舞龙舞狮更是把运动与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舞龙舞狮的过程中,沟通协作能力得到锻炼,更展示出“龙的传人”的精气神。

据悉,2014年9月,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铁路小学龙狮队正式成立,这是当时贵州省唯一一支中小学龙狮队伍,并加入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之中,率先开展了障碍舞龙项目,走在了全国中小学的前列。

铁路小学龙狮队成立以来,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2015年9月,在全国舞龙大赛中荣获传统舞龙组一等奖;2016年7月,被贵州省教育厅表彰为全省优秀校园文艺团队;2018年9月,在黔西南州少儿艺术大赛中荣获最佳表演奖;2019年2月,在黔西南州民俗大舞台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现在,龙狮队已成为铁路小学校园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渗透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出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教学内涵。

在黔西南,优秀民族文化除了在体育教学中大放异彩,在学校的美育教学中同样闪烁着耀眼光芒。

调制颜料、花样扎布、浸染上色、晾晒成品……在兴义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的美术课堂里,一场妙趣横生的扎染教学正在进行。

教师曹青玲引导着学生欣赏扎染作品,并给大伙儿介绍了扎染的基本工具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们对黔西南当地布依族扎染技艺有了充分的认识,近距离感受到当地民族文化的熏陶。

最终,学生们将一块块白色的布料,扎染成形色各异的作品,既让学生们锻炼了动手能力,激发师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更拓宽了学生们的眼界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了学校美育教育的深厚内涵。

民族文化走进校园,让黔西南的学生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扩大了民族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体育教学更有活力,美育传承更有特色。

丰富校园生活的主阵地

走进贞丰县民族中学,上午第二节课结束后的大课间,学校操场上不时传来阵阵音乐节奏和竹筒敲击声,同学们正跳起布依族竹筒舞。

据悉,贞丰县民族中学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打造民族品牌、构建和谐校园”为办学目标,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将布依族传统舞蹈竹筒舞融入学校大课间,让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运动中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同时,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该校还设立了民族音乐、民族刺绣、民族舞蹈等社团。

“1-1-5-6-5,欢迎来到万峰湖,唱起八音迎呀迎客人,嗬嘿……”在南盘江畔的安龙县万峰湖中学,十多名布依八音社团的学员,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或弹月琴,或拉牛骨胡,或吹短笛,歌声、乐器声响彻校园。

据了解,布依八音坐唱被誉为“声音的活化石”,八音坐唱演奏课深受当地学生喜爱。为引导学生深刻感受民族文化熏陶,学校建成一间150平方米的室内八音坐唱训练室,并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布依八音坐唱课,向学生传授演奏技能。

如今,学生们演奏技能越发熟练,还曾赴北京五中分校与该校金帆民乐团开展交流活动,让黔西南这份淳朴深厚的布依文化之声传出大山,更加悦耳动听。

安龙县招堤街道海庄小学在学生学习布依武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朝富摄

而在安龙县第七小学偌大的操场上,阵阵“嘿哈”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循声望去,该校学生们正在练习当地传统的布依武术,在武术教练铿锵有力的“吼”令中,有板有眼地打了起来,一招一式让人精神振奋。

安龙县武术进校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朝富 摄

依托安龙“全国武术之乡”的优势,当地推动武术进校园,安龙县第七小学还开设了赶山鼓、竹筒舞等民族民间文化特色课程,全方位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

文化传承要靠教育。近年来,黔西南州各中小学结合自身发展特色,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学校的民族教育、美育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的同时,更创新了大课间活动载体及课后延时服务内容,促进素质教育的内涵发展,更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也为培养好民族文化传承人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