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传统与创新共舞 武威第十七中学打造五育融合新标杆#厚道甘肃

更新时间:2025-03-30 09:37  浏览量:3

凉州融媒讯(记者 王润 王璟 刘文鑫)当清脆的课间铃声响起,武威第十七中学的校园即刻切换为活力迸发的舞台。孩子们在跃动的皮筋间展示灵巧,在翻飞的沙包中传递欢笑,更有铜奔马彩泥塑像在指尖重现千年匠心。这所学校正以“课间革命+文化创新”的组合拳,探索出一条集强体魄、传文脉、润心灵于一体的素质教育新路径。

“注意手腕发力!”随着老师一声提醒,学生叶一桓将手里的乒乓球精准发到对面的球台。在这所被家长们称为“课间博物馆”的校园里,20余种传统体育项目再现课间,就连传统的剪纸、泥塑、太极也被作为大课间的特色项目,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

武威第十七中学学生叶一桓说:“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课间活动,我在活动中学会了太极拳、武术、韵律操、打乒乓球,这些运动让我们在学习之余放松了身心,锻炼了我们的身体,还让我们享受了运动的乐趣,我们感觉在学校生活非常快乐、非常开心!”

在手工泥塑教室,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清源镇特色胶泥复原文物铜奔马。“马身重心如何分布?蹄下飞燕怎样承重?”随着泥土在指间翻飞,物理学原理与历史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武威第十七中学将课堂延伸至文化,通过文物知识与互动实践的结合,使学生们触摸中华文明的脉搏。

武威第十七中学坚持做到把课间还给孩子,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结合实际打造多元的课间活动,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特色项目相融合,在丢沙包、花样跳绳、抖空竹等固定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太极操、武术操、韵律操等阳光体育项目,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为优化活动空间布局,学校还在各年级教室门前绘制跳方格等地面游戏区,将乒乓球台等设施设置于教学区50米辐射圈内,实现“出教室即运动场”的便捷体验。通过科学规划活动场地、精准匹配运动器材,让每个课间都成为学生释放活力、提升素养的成长契机。

武威第十七中学教师丁兆莹说 :“我们积极结合学校自身优势,挖掘地域文化,创新活动形式,把课间还给学生,让同学们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启智润心,从而真正实现快乐学习。”

从“圈养式”管理到“绽放型”成长,武威第十七中学用文化基因激活教育创新,秉持“全面发展,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基于“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成立了包括轮滑、泥塑、桌面舞等26个特色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

武威第十七中学副校长张武全说:“我们学校以‘四融合’模式推进阳光体育与传统体育、地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两年来,通过精心设计、严格落实,全员参与,学生体质有了显著提升,学生近视率明显下降。未来,学校计划建设非遗体育传承基地,深化‘体育+’跨学科融合,为凉州区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提供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