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非遗与光影共舞:贵阳越界影城上演民族文化盛宴

更新时间:2025-03-30 15:39  浏览量:4

3月29日,贵阳越界影城化身民族文化大秀场,来自安顺市镇宁县、铜仁市碧江区以及黔南州罗甸县、平塘县、龙里县、三都县的非遗项目在此集中展演,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与技艺交融的贵州风情盛宴。这场活动不仅是非遗项目走出县域的“破圈”尝试,更以“文化+电影+旅游”的融合模式,展现了贵州文商旅发展的创新图景。

影城“顶流效应”:流量变文化新动能

贵阳越界影城自春节档《哪吒2》上映后,凭借全国最宽的IMAX-GT巨幕(32.16米宽、18.17米高)和震撼的视听效果,一跃成为“票房顶流”,连续多日蝉联全国影院榜首,吸引40%的外省游客专程前来观影。影城并未止步于票房神话,而是将电影流量转化为文化展示的契机。3月以来,这里陆续举办侗族大歌、长角苗服饰展演、安顺地戏等非遗活动,形成“左手甩非遗,右手握算力”的独特生态。

此次六区县非遗展演,正是这一模式的延续。影城大厅内,IMAX巨幕播放着《哪吒2》的炫目特效,而影厅外的公共空间则化身为非遗舞台。镇宁县文化馆馆长罗丹丽感叹:“这里成了贵州文化的放大器,我们希望让镇宁风情触达更多心灵。”

非遗焕新:从传统技艺到生活美学

下午1点半,镇宁县团队以苗族《板凳舞》拉开序幕。演员们手持板凳相击而舞,轻快的节奏与灵动的步伐瞬间点燃气氛。随后,《糠包情话》以布依族青年男女的浪漫互动,将观众带入山野田园的诗意中。铜仁市碧江区则带来土家族《摆手舞》,整齐的舞步复现农耕场景,搭配省级非遗“叶脉绣”展示——以树叶为画布,绣娘们以针线勾勒山水,将传统技艺转化为艺术表演,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叹。

罗甸县30名演员演绎的《织布舞》将活动推向高潮,表演还原布依族传统织布场景,并向观众赠送红鸡蛋、荷叶粑等特色美食;龙里县则融合苗族金钱棍舞蹈与农耕主题节目,既有《舞动苗韵》的铿锵,又有《菱之角》的轻盈;三都县的水族双歌以民族语言吟唱历史,孩子们表演的《摇马铃》则通过马匹与铃铛的互动,展现水族祈福文化;平塘县压轴登场,国家级非遗《毛南族打猴鼓舞》以激昂鼓点模拟狩猎场景,省级非遗《八音弹唱》则以器乐合奏勾勒毛南族生活画卷。

演出之外,影城内的“越界市集”成为非遗活态展示的延伸。镇宁波波糖、绿茶等美食摊位前排起长队;铜仁朱砂饰品将千年辰砂文化凝练为时尚配饰;三都水族马尾绣制成的蝴蝶胸针、吊坠,将传统纹样融入现代设计,吸引年轻人争相购买。一位直播博主在市集边拍边解说:“这些文创产品让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多维互动:从文化围观到情感共鸣

活动现场,观众反响热烈。湖南游客叶晨感慨:“歌舞、刺绣、美食……贵州文化的多元性让人震撼。”丹麦游客倪迈森虽语言不通,却对水族马文化表演着迷:“舞步和乐器仿佛在讲述古老的故事。”市民李游带着女儿前来,直言:“得益于越界影城的出圈,我们在家门口也能看到这么多精彩的非遗表演。”

影城还通过“文旅联票”将文化体验延伸至城市微度假。观众凭电影票可享受青岩古镇等景点折扣,周边餐厅推出“哪吒主题套餐”,停车场增设“影迷充电车位”,形成“观影+旅游+消费”的闭环。

赋能未来:从网红打卡到长效引擎

为承接客流,影城近期完成多项改造:外立面清洗、石材修复、绿化补植,甚至消防栓也披上卡通彩绘“新衣”。中天城投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胡永丽介绍,影城新增哪吒主题打卡墙,并计划沿河打造7公里网红景点,推动“影旅结合”。技术层面,贵安超算中心为《哪吒2》提供40%的算力支持,以每秒3亿亿次的渲染能力,将电影特效细节呈现到极致,为影城“技术+文化”的双重魅力奠定基础。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熊德斌教授曾在采访中表示,贵阳越界影城的成功在于“接住流量,更留住留量”。通过非遗展演、市集联动、服务升级,影城将短期观影热潮转化为长期文化消费动力,形成“文化赋能、全域联动”的新格局。

从小舞台到大平台,贵州正将“各美其美”的民族文化熔铸为“美美与共”的现代叙事。贵阳越界影城以光影为媒,以非遗为桥,不仅为春日贵阳增添文化亮色,更探索出一条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正如观众留言簿上的高频词——“人生必看”,这里的故事,关乎文化传承,更关乎一座城市的进化密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寒

编辑 罗昌

二审 李中迪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