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王蓉被淘汰:唱跳天后输给“流量戏精”,谁在扼杀舞台初心?
更新时间:2025-03-31 13:43 浏览量:4
纳尼?王蓉在《浪姐6》一公舞台就被淘汰了?作为一个成天泡在相声、京剧赛道,平常不关心时尚内娱综艺的大叔,几乎惊掉下巴!
王蓉是谁?当年的唱跳皇后,一曲《我不是黄蓉》引起80后血脉共鸣,《哎呀》《小鸡小鸡》等神曲到处回吵得人脑仁疼,到了《浪姐》就这么不经打吗?
迅速补课,才发现如今内娱剧本实在“匪夷所思”——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当老观众还沉浸在王蓉2004年上电视,穿着运动服都能把《爸爸妈妈》唱得全场起立鼓掌的记忆时,《浪姐6》节目组已经向她举起了“神奇的剪刀”:
初舞台上,王蓉以全开麦实力征服观众,却被节目组剪得支离破碎,6小时正片给她剪得只剩3分钟,比短视频广告还短;一公舞台,她与黄英的表演堪称“教科书”,却因队友陈德容频繁忘词划水而垫底。讽刺的是,陈德容因琼瑶剧情怀被观众宽容,王蓉却因“连坐制”直接回家。
最骚的操作来了——节目组一边用AI技术修复王蓉20年前的MV,狂卖“爷青回”情怀;一边在真人秀里把她剪成“学舞慢半拍”“不会抛媚眼”的“铁憨憨”。合着王蓉就是个“工具人”:需要流量时拉她出来遛粉,用完就丢去给流量咖垫脚。
连央视文艺都看不下去了,官号连发6条视频替她喊冤,就差直接点名芒果台:“你良心不会痛吗?”
现在的综艺规则,简单粗暴:会唱不如会演,能跳不如能炒!
1.流量为王
抖音点赞比唱功重要,微博热搜比舞台精彩。听说节目组有个“流量计算器”,选手的“可爱值”“CP感”都能换票数,专业评委的分数?呵呵,就是个摆设。
2.情怀泡沫
李晟戴个“还珠格格”头饰,收视率蹭蹭涨;王蓉亮个戏腔,弹幕飘过“这阿姨谁啊?”(年轻人,你们礼貌吗?)
3.人设即正义
忘词三连的姑娘哭得梨花带雨,弹幕齐刷“抱抱不哭”;王蓉给队友抠动作反被骂“好严厉”:事儿多。
更离谱的是,节目组的“川剧变脸”绝技:说好让王蓉唱《木兰辞》,一看年轻人不爱听,立马换成抖音神曲《爱如火》,好比“让国乒选手比跳广场舞”,这波操作我服了!”
王蓉淘汰这出戏,堪称内娱“大型甩锅现场”:
1. 节目组
剪辑师手持“魔剪”,能把划水剪成“努力”,把专业建议剪成“霸凌”。(不拍宫斗剧,屈才了!)
2. 选手
有人台上忘词三连,台下哭戏三秒上热搜。(干嘛不去争奥斯卡?)
3. 观众
一边骂“内娱要完”,一边给“修音舞台”狂点赞。(都是“好龙”的叶公后代吗?)
看看这些神对比:
黄英全开麦拿4A,某网红假唱拿5A(修音师连夜给她补了32处音准)
叶童组一公输给侯佩岑,二宫输给吴宣仪(61岁影后:输赢是比赛的一部分)
别看资本把观众当“韭菜”,这届网友早就觉醒!
淘汰名单公布当晚,B站掀起文艺复兴浪潮。网友把王蓉2005年的《爸爸妈妈》和2025年的浪姐舞台混剪,弹幕刷爆“内娱欠她个道歉”。
00后观众用投票“起义”,民谣歌手罗予彤以50万票碾压“皇族”,证明市场从未放弃对真才实学的渴望。
央视的声援、网友的愤怒,更是一记警钟:若综艺继续沉迷于流量游戏,终将失去观众的信任。
结语
王蓉被淘汰,看似是“时代的眼泪”,实则是内娱的“摆烂宣言”:唱跳不重要,会哭会炒就能赢;情怀不值钱,流量才是亲爹。
或许,我们该问的不仅是“王蓉为何被淘汰”,更是“我们为何容忍这样的规则”?唯有让实力重归舞台中央,才能避免下一个王蓉的悲剧。毕竟,观众值得更好的舞台,而舞台,理应敬畏每一份真实的热爱。
下次再看到“全开麦淘汰,划水晋级”的戏码,请节目组直接改名——《乘风破浪的戏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