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赵武松 ‖ 与AI共舞的晚年时光(散文)
更新时间:2025-03-31 17:17 浏览量:3
与AI共舞的晚年时光
文/赵武松
退休这些年,无论是居家休闲,还是在外旅行,都能深深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神奇变化。特别是Al的问世,让我们平淡的生活变得从容与充实。
2016年,Al悄无声息地闯入了寻常百姓家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买了一台“小智管家”机器人,一下子就被它的智能和便捷所吸引。每天清晨,小智管家都会准时播报室外温度、空气质量,以及我头天晩上的睡眠状况。然后主动调节家中的灯光和音乐,营造出舒适的氛围,为我开启崭新的一天。
后来,经朋友推荐,我又开始用智能手环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数据。每当它提示“一切指标正常”,我便感到踏实与欣慰。而当指标出现异常时,它一方面会提出警示,一方面根据我身体状况友情制定出个性化的饮食和锻炼清单,又让我感到贴心与温暖。就这样,从最初的半信半疑,到现在的如醉如痴,我感觉AI是有情感、有温度的,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闲暇的日子,我习惯在小区花园里散步。几个老伙伴相互打着招呼,然后围圈而坐,聊家长里短,聊时代变迁,聊Al带给我们的便利。老王是个围棋迷,几乎每天都会与我们分享他和Al对弈的乐趣和尴尬。虽然这些年从没赢过Al,但用他的话来说:棋艺越来越老道,人越来越年轻。
每当夜幕降临,月光悄然爬上窗台,坐在女儿为我精心挑选的智能摇椅上,轻轻摇晃。窗外,万家灯火,光影交错,仿佛在诉说繁华都市的变迁。耳边,小智播放着一首首经典的老歌,唤起我对青春岁月的无限怀念。
上个月,我给小外孙女买了一台儿童智能机器人,它不仅会教唐诗,教英语,玩游戏,用投影拼图形,还能根据不同指令即时编创新故事。有一次,外孙说想听太空人的故事,只见它闪烁蓝色眼睛,几秒钟就编出一个太空娃娃穿越地球的探险经历。那稚嫩的声音和梦幻般的童话,让我也听得入迷了。看着外孙开心的样子,不由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尽管我们对世界也充满好奇,但没有这些智能玩具,只能用滚铁环,打弹珠,丢沙包的土游戏诠释属于我们那代人的快乐。一个甲子的时光,岁月沧桑恍如隔世。
老伴平素除了练练太极拳,没有别的爱好。在我的影响下,她去年在网上报名参加了“老年烹饪班”,向Al学习做菜。从刀工,配料,火候,摆盘,都有Al推送的智能菜谱和视频教程。半年多的学习培训,她逐渐掌握了多种烹饪技巧。现在不仅能做出美味的家常菜,还尝试了日式料理韩式煲汤,从一个“厨房小白”变成了烹饪达人。美食与生活的邂逅,成为她晚年生活的一大乐趣。
今年,Deep seek在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有媒体报道,它不仅能创造格律诗,还擅长鉴赏和评析,这让我这个诗词编辑顿生“忽闻一夜春风来”的惊喜。我迫不及待地与它交流,一起写同题诗,一起填词,你来我往,不亦乐乎。春花秋月,今古论道,置身在唐诗宋词的意境中,每一次互动都仿佛是一场跨越千年的诗会。
每年冬夏两季,我和老伴都要到不同的城市旅行,每到一地,都会利用Al的智能分析和深度解读,制定适合自己的预算和个性化的行程,了解当地交通、美食、住宿和景点信息,让自己快速融入自然风光和文人环境。让心灵之旅更加轻松和惬意。一路上,我还会用Al技术剪辑和修饰照片,把它们制作成一段温馨的视频,分享到朋友圈。我想,这大概就是Al的意义——在前沿科技与现代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美好瞬间定格成永恒的记忆。
我很庆幸,在这个Al与人文交织的时代,我们这些老年人依然能够融入现代科技的浪潮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充满尊严和温暖。
余生匆匆,医食行趣。我将一直追逐AI的智慧光芒,拥抱新生活的每一个晨昏。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作者简介:
赵武松,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学会会员,获2015年中华文学年度诗歌奖。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十月》《散文选刊》《散文家》《长江文艺》《武汉文学》等。著有诗歌集《草木之心》《牛眼看世界》《落叶与风无关》,散文集《在路上》《红尘绿洲》等,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