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整活儿吧“国潮少年”:“人龙合一” 为百年非遗注入青春活力!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5  浏览量:4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佛山有7人入选,其中来自杏坛的林惠宣入选,被认定为“人龙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一年一度的北帝出巡,于3月31日上午开启,11个巡游方阵组成了豪华巡游阵容中,便有顺德人龙舞方阵。

近30名小伙子扛着仰躺在肩头的少年,环环相扣,串联成数十米的“人龙”,伴随着铿锵的锣鼓节奏,追逐着“龙珠”蜿蜒游弋。

这是时隔12年后,“人龙舞”再度参与北帝出巡,而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队员们提前在顺德杏坛光华村加紧排练。

“人龙”由底部的“龙趸”和上面的“龙身”组成,“龙趸”是整条人龙的力量核心,由壮年男性担任,考验的不仅是体力,还有团队的默契度。

“要有武术基础,要扎马步,对力量也是有要求的。”17岁的许富华,已经练习人龙舞7年了,在表演中,他肩上扛着一位手拿“龙角”的小朋友,前面也抱着一位扮“龙舌”的小朋友,三人共同组成“龙头”,每次练习都练得满头大汗。“虽然累了一点,但是能让更多人看到我,我感觉挺开心,我会一直练下去的。”

练习了两年的伍浩然同学,需要迅速爬到“龙趸”肩上,后仰躺下,双手模拟“龙爪”,和前后的同伴环环相扣。他就认为,“人龙舞”不仅是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也让自己感受到了团结、信任的力量。“一开始很害怕会掉下去,不太信任后面的人能托住你,比较慌张,但真正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害怕了。”

据了解,杏坛人龙舞起源于清代中叶,最初在光华村兴起,是以人为龙形编演的传统广场舞蹈,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作为“人龙舞”的传承人,今年76岁的林惠宣,从7岁开始,就跟随父亲练习“人龙舞”,至今已接近70年了。

为了传承、弘扬“人龙舞”,林惠宣通过武馆训练和校园培训等亲自挑选人才,开展“人龙舞”集体训练和传承工作,年年岁岁中的代代相传,让这项“百年非遗”依然保持着活力。他介绍道:“我们‘人龙舞’已经进驻了3所学校,一个星期各上一堂课。除了进驻学校,我们每个星期五、星期六,都会有30多位同学在武馆训练。”

对林惠宣来说,“人龙舞”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是扛在肩上的一份责任,是刻在骨子里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

图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世玉

视频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