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非遗女传承人 | 登上春晚舞台的她——周璐:糯土自生香,有“福”传四方
更新时间:2025-04-01 13:45 浏览量:1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情结,他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无锡,这座江南名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从宜兴紫砂到无锡评曲,从惠山泥人到留青竹刻,每一项技艺都镌刻着无锡独特的文化印记。无锡市妇联开设“寻访非遗女传承人”专栏,讲述非遗女传承人的故事,领略无锡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
糯土自生香,有“福”传四方
2025年1月2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进入佳境,无锡分会场非遗产品——“乙长福”“巳有禧”和它们的制作者周璐在亿万观众面前闪亮登场。
周璐,女,民进会员,无锡市惠山泥人厂有限责任公司主创人员兼工会主席。这位秀外慧中的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在泥塑行业奋斗了27年,助力惠山泥人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让中国非遗文化赢得世界尊敬和好评。
她获得过“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工美工匠”“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江苏省‘三带’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无锡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多年来,其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重要新闻媒体跟踪报道。
初心不变,让非遗传承“一路生花”
从普通的学徒到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周璐把青春、热血都献给了中国民间艺术——惠山泥人。她先后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非遗文化展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江苏周”文化展示、美国孔子学院非遗文化交流、米兰世博会中国馆非遗文化展示、埃及—中国文化节和以色列国际艺术节、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文化创意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活动,展现了出色的非遗文化推广实力。
她以惠山泥人课件为载体,在无锡惠山古镇、学校、社区、市民广场等地现场制作泥塑和彩绘,多年来开展了上百场次的无锡非物质文化的教学授课,受众达数千人,得到团队和外来宾客的一致好评,让更多人了解无锡民间艺术,擦亮惠山泥人这张无锡特有的名片。
同时,周璐坚持线上授课,以运河为媒、文化为魂打造特色网络课程。在课程中,来自46个国家227所华校的华裔师生通过钉钉群、视频直播平台了解了无锡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课程观看人数超110万,点赞过180万。
守正创新,让非遗文化“绽放华光”
周璐重视实践与探索结合,致力于非遗文化的研究。她先后发表了八篇论文。同时,她的创作技艺也在不断精进。
“那个时候压力大,晚上睡觉都睡不着。最初,我是在泥人的造型上面寻求突破、创新,慢慢地我不满足了,我觉得形式上也可以创新。”
于是,她创新性地将泥人作品融入家居摆设,设计出巧妙的悬浮灯作品《嫦娥奔月》。为了将泥塑嫦娥完美嵌入灯具,达到悬浮效果,她反复测试,将泥的重量精确到了克。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3D打印能轻松做出逼真的模型,但在周璐看来,手艺人的手是有温度的,每件作品都蕴含了思想与情感。
“我也会引入数字化艺术,为泥人增添智慧的双翼。”
她坚信,惠山泥人能守得住经典,也能做得了网红。
今年春晚,江苏无锡被选为分会场,作为无锡非遗代表之一的惠山泥人如何借此良机绽放光彩,成了周璐思考最深的问题。头戴柿子帽,脚踩蝙蝠鞋,胖嘟嘟的样子让人心生喜爱,这就是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无锡分会场非遗产品——“乙长福”“巳有禧”。周璐的工作,是将平面图案转化为立体泥人。每一次拿捏、塑形,都是技艺与灵感的碰撞。完成塑形后,还有彩绘老师为泥人上色,共同赋予泥人鲜活的生命力。
“时间紧,任务重。”简单的六个字,背后是周璐日夜不辍的付出。每天早上八点,周璐准时踏入工厂,开启忙碌的一天;直至傍晚六点半,同事们陆续下班,她的工作却远未结束。为了赶制吉祥物,她每天都会小心翼翼地用箱子把未制作完毕的泥人装起来,带回家接着制作,常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
“真的很惊喜,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能在春晚上出现!不管是作为无锡人,还是作为非遗传承人,我都特别骄傲。”
谈及这次经历,周璐的脸上满是骄傲。这份骄傲,源自对家乡的热爱,更源于对非遗传承的担当。但荣耀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常年与泥土、工具打交道,她的双手出现了不少伤口。
“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些做泥人的女孩子长得漂漂亮亮,手却无法见人。我平时都不好意思跟人握手。”
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因为在她眼中,每一个作品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技艺的结晶,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最好演绎。
“三带”能手,让惠山泥人“薪火相传”
周璐是惠山泥人厂的主创人员,亦是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创新和经验总结,为厂里扩大再生产提交了三项意义非凡的国家级专利及省级专利。
周璐坚持长期深入各大高校进行文化宣讲,增强青年人才对无锡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周璐受邀在“陶艺学堂”为陶艺专业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及实践创作体验;
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周璐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了“无锡惠山泥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和传承历史;
在扬名非遗文化故事馆内,周璐详细介绍了泥塑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引导高校毕业生加深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推动非遗传承和青年高质量就业创业双向奔赴……
“我认为,把‘事情’当事业来做,日积月累下来总能越干越好。最重要的是要有对工作的热爱,只有你喜欢它,才愿意去包容、去改变、去努力。”
谈及惠山泥人,周璐眼中满是真诚与希望。她坚守在创作前沿,用科技赋能非遗传承,不断探索,最终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的,非遗创业、创新、创优示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