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大贪,履历不知,秃头秃脑的,舞阳县考试中心主任梁全锋被查
更新时间:2025-04-01 20:51 浏览量:2
老百姓常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官再小,手里的权也是权。2025年4月1日,河南舞阳县考试中心主任梁全锋被纪委监委“揪”出来的消息,让不少人拍手称快。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官”,却因“严重违纪违法”栽了跟头,纪委的通报短短几行字,背后藏着多少老百姓的愤懑?咱今天就聊聊这事,顺带看看这“小官大贪”的套路,还有咱身边那些被曝光的“蛀虫”。
梁全锋的履历,公开信息不多。只知道他是舞阳县教育局党组成员、考试中心主任,算得上教育系统的“中层干部”,照片上看,是秃头秃脑的。翻看过去的报道,2022年3月他还以考试中心主任的身份出席教师发展会议,讲话里满口“深耕教育”“辐射带动”,说得头头是道。可谁能想到,这位台上喊“初心”的领导,台下却走了歪路?
老百姓最纳闷的是:一个管考试、招生的主任,能贪啥?其实,考试中心的权力可不小。从试卷保密、考场安排,到招生名额分配、设备采购,哪一环节动了歪心思,都可能变成“摇钱树”。比如,有人塞钱“买”个考场座位,学校采购教辅材料拿回扣,甚至篡改考试成绩……这些皆有可能的“暗箱操作”,看似不起眼,却像蚂蚁啃堤,一点点蛀空教育公平。
梁全锋不是孤例。就在去年,湖南衡阳一名教育装备中心的教研员郑锋,把校车驾驶员培训费揣进自己腰包,连几千块都不放过。更早前,湖南株洲一个派出所所长,借口“工作经费不足”,硬是向企业索要130多万“赞助费”,最后被一锅端。这些案例里,当事人官职都不高,却靠着“芝麻权力”捞“西瓜利益”,最终害人害己。
教育本是净土,可一旦权力失守,受害的是孩子和家长。比如,某地学校违规收取“赞助费”,家长为了孩子升学只能忍气吞声;再比如,采购劣质教具吃回扣,到头来耽误的是教学质量。这些“小腐败”累积起来,就是压在老百姓心头的大山。
街坊王大爷听说梁全锋被查,气得直拍大腿:“考试都不干净,娃们还咋拼前途?”李婶家孩子中考,曾托人打听“门路”,对方暗示“得打点”,她咬牙凑了五千,结果发现根本没用,钱打了水漂。这种“潜规则”最伤人——明面上喊着公平竞争,暗地里却把机会标价出售。
更可恨的是,这些“小官”往往装得清廉。梁全锋当年在会上大谈“教师共同体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今看来何其讽刺?老百姓最恨这种“两面人”:台上唱高调,台下数黑钱。教育腐败不仅败坏了风气,更寒了人心。
这次舞阳县纪委监委的通报虽简短,却释放了强烈信号:不管官大官小,伸手必被抓!梁全锋被查,是2025年3月底4月始集中通报的8起案件之一,同批落马的还有政协副主席、公安局长等更高职位官员。这说明反腐既打“老虎”也拍“苍蝇”,没有盲区。
从通报措辞看,梁全锋的问题被定性为“严重违纪违法”,结合以往案例,很可能涉及钱权交易、滥用职权。比如,考试中心若在招投标中为特定企业“开后门”,或泄露考题牟利,都属于“踩红线”。纪委的雷厉风行,正是要给老百姓吃“定心丸”:谁敢动教育这块“蛋糕”,谁就得付出代价!
梁全锋的落马,是警钟也是契机。反腐不能只靠纪委,老百姓的眼睛也得擦亮。遇到学校乱收费、招生猫腻,咱得大胆举报;看到干部“吃拿卡要”,更要及时曝光。
教育是国之根本,容不得半点污垢。今天查了一个梁全锋,明天还会有更多“李全锋”“张全锋”现形。只要纪委的利剑高悬,群众的监督到位,咱就能守住这片净土,让每个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正如一位网友所言:“蛀虫揪得越多,咱对党的信任就越深!”这话糙理不糙,道出了老百姓最朴素的期待。
(注:本文聚焦反腐正能量,彰显国家反腐决心,旨在增强大众信心。内容不针对特定主体,图片源自网络,观点仅属个人。侵权即删,案情以官方通报为准,敬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