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三月三” 共绘民族情
更新时间:2025-04-03 08:05 浏览量:3
东环小学表演的圆圈舞
春和景明三月三,壮乡欢歌满校园。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前夕,我市中小学同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庆壮乡三月三”主题活动,广大师生通过山歌对唱、非遗展演、民俗体验等特色活动,在五彩糯香中传承民族文化,在欢快的竹竿舞中牵手各民族情谊,在嘹亮的歌声中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
3月20日,玉林市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会议在玉东七小召开。
学校广场的柒彩民族文化连廊、柒彩民族音乐广场、柒彩民族大舞台、柒彩墨韵书法室、七彩小田园等焕然一新、浓厚的民族特色氛围让与会人员不断地驻足观看。
热情洋溢的民族特色操表演,让每一位来参会人员啧啧称赞。
抛绣球、滚铁环、踩高跷、打陀螺、板鞋竞走、竹竿舞等民族特色体育运动项目竞技表演现场,学生们亲身体验了少数民族风情和团结的力量。
非遗技艺手工展示台上,学生们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记忆。
3月26日,由中共玉林市委统战部、玉林市民宗委、玉林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以“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玉林财经学校举行。活动以民族团结为主线,深度融合广西“三月三”传统节目特色,为观众呈现一场展现八桂文化的艺术盛宴,通过“文化搭台”深化各族群众交流,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月28日,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教育系统牵头组团来玉进行教学交流,恰逢城区各学校陆续开展“三月三”活动,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师生的热情高涨,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让交流团的领导老师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叹。
“在我们家乡,对歌、跳竹竿舞是‘三月三’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想到在玉林,相关活动同样精彩。这种跨越地域的文化传承,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在异地体验到传统节日“三月三”的浓厚文化氛围,让廖宗胜无比感慨,“在这里,少数民族文化与当地文化相互碰撞,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要把所见所闻带回家乡,让更多的人了解玉林的‘三月三’,感受这种多元文化的魅力。”
玉林市幼儿园的师生身着各民族节日盛装,在“唱、做、玩、品”的多元互动中,有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元素,以情境化、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文化感知中增进认同,在幼儿心灵深处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早期教育基础。
"舞步传千年,文化永流传。"狮公舞,起源于我国古代华夏民族,人们用这种形式来消灾避邪,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玉林市第二幼儿园的孩子们化身小小传承人,以稚嫩却有力的舞步演绎古老的狮公舞,每一个转身,每一个踏步,都在诉说着壮乡先民的智慧与祈愿。
玉州区东环小学以“鬰见石榴花开·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为主题,通过千人竹竿舞、民族游戏类活动、玩转民俗趣味游园会、民族非遗技艺集市等形式,引导东环师生感受壮族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同时结合鬰式非遗技艺与学科教学,开展项目式学习,展示壮锦包包、簸箕画、竹编等手工艺及民族美食,营造浓厚民族团结氛围,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树立东环学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玉州区东成小学举办“潮聚三月三 和谐在八桂”传统文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活动创新融入AI智能技术,利用数字人刘三姐介绍“广西三月三”的起源、民俗,经典歌曲传唱,让全体师生生动了解了广西人特有的节日文化。
由玉林市教育局、玉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协办,“鬱脉双传·香药童承”玉林市中小学校中医药(香料)文化主题教育活动,3月27日在玉州区第五实验小学启动,该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实践体验与展示,推动中医药(香料)文化的传承创新,培育我市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科学素养。
玉州区万秀小学把操场变成了大型歌圩会场,同时将科技元素融入了传统节日。当大屏幕上壮乡歌仙"刘三姐"笑意盈盈地跟大家打招呼时,全场掌声轰动,通过“有问必答”、即兴对歌等环节,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师生不仅体验了山歌对唱的乐趣,更在虚实交织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恒久魅力。
玉州区城西中心小学1800余名师生在“展、演、玩、创”四位一体的沉浸式展演体验中,完成了一场民族文化溯源之旅。
锣鼓声骤起,醒狮腾跃登台,传统狮公戏与现代杂技完美融合,拉开欢庆的序幕;师生手挽手围成同心圆,童声合唱“尼的呀……”响彻校园,衣袂翻飞间,壮乡节庆的淳朴与热烈尽显无遗;抛绣球、品五色糯米饭、玩扎染、制香包……十余项非遗技艺体验让师生坚定了“民族的,便是世界的!”的大美信念。
玉东新区金榜小学的美术社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月三”民族手工包制作活动,一年级的小萌娃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或者用海绵纸拼贴出各种壮乡民俗画,或者把壮族纹样的布块缝制到手工包上,这不仅是指尖上的艺术品,更是文化传承的童趣密码。
北流大里镇中心幼儿园以“三月三”文化传承为主题,开展了一场集歌舞、民族服装展示、游戏、美食于一体的沉浸式民族文化体验活动。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广西各世居民族的独特魅力,共谱民族团结的新乐章。
身着各族服饰的师生们手挽手围成同心圆,清脆的山歌与欢腾的竹竿舞点燃了节日的热情,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我市中小学以“沉浸式”民族文化课堂共庆“三月三”,通过“非遗进校园”“AI赋能民族文化传承”等形式,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田生根发芽,让石榴籽精神在新时代校园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