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中的封神配乐——古典名曲《裸体舞曲》
更新时间:2025-04-04 10:13 浏览量:3
在2025年的当下,打开豆瓣国产影视剧的榜单,刘和平编剧的《大明王朝1566》,依然以9.8分的成绩高居国产剧评分第一!《大明王朝1566》在国产剧中的地位,就如同游戏界的《荒野大镖客》,从剧情的叙事架构、到深刻的人物描写,再到超越时代的艺术价值,成为各自领域的标杆性作品。即使到今天,《大明王朝1566》依然值得反复重刷,而且仍有很多观众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值得仔细品味,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部剧集中的比较被忽视的地方——配乐!
说起来也是有趣,当年大表哥刚发售时,被不少玩家诟病节奏太慢玩不进去,但是到2025年的今天,游戏已经成为开放世界叙事范本,而《大明王朝1566》当年开播时同样受到了冷遇,2007年首播收视惨淡,当时的平均收视率仅有0.5%,当时观众给出的理由也是节奏太慢看不进去。
这年头都以市场为王,当年观众不爱看确实也有道理,刘和平老师小说中序章第一场戏就是嘉靖帝的御前会议,不聊感情后宫戏,群臣们围绕“改稻为桑”展开博弈,为周云逸的后台争吵不休,台词中还涉及明代盐税、织造局运作、土地兼并这些枯燥复杂的议题,这种慢热的剧情确实很难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
而《大明王朝1566》当年的争议其实还不只是节奏慢的问题,而是配乐的选择上,当时观众对音乐的包容程度很低,剧中包括大量的古典乐,一些观众认为《大明王朝1566》是中国的历史剧,不应该用西洋的音乐来配明史,认为这种行为有失国格。
在缓慢叙事风格+西洋乐场外争议这些节奏下,《大明王朝1566》收视率不尽人意。但是这些观点放在2025年显然并不成立,一部从剧本、选角、剧情都做到极致的电视剧,当然不会在配乐这种问题上随便配,这一切都要追溯到《大明王朝1566》的导演张黎。
张黎本人在1978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与他成为上下铺同学的,还有陈凯歌、张艺谋、顾长卫、李少红和田壮壮,每个人物单独拿出来聊都能写一本书,张黎也不意外,2002年的时候,作为海瑞故乡的海口决定拍一部以海瑞为主题的电视剧,第一版剧本出炉后大家普遍都不满意,于是请来编剧刘和平加以创作,《大明王朝1566》也就成了海瑞和嘉靖帝双男主格局。
孙黎在2005年就成立了剧组,花费近1年时间准备道具,选角也是极其严格,所有演员都提前两个月进组,住在同一栋楼里,一起读书、学习明代礼仪、研读剧本,张黎希望把所有他能顾及考虑到的地方都做到极致,而在配乐方面,张黎主张引入西方古典音乐,来为剧集做点缀。
剧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本文标题的这首古典名曲《裸体舞曲》,我印象中出现了非常多次,第一次是第18集,李时珍帮助海瑞母亲诊断时的BGM,第二次是海瑞给六必居老板题匾时严嵩与徐阶对话的场景,第三次是杨金水疯了后首次对吕芳真情流露,这里我印象是最深的一次。
第四次是到了《大明王朝1566》的大结局,嘉靖帝打破了二龙不能相见的规矩,让隆历带着小万历进宫,道长对着镜子若有所思,《裸体舞曲》也随之响起,一直到这一集结束。
如果你看剧的时候没注意这首曲子,但如果喜欢看动漫或者打游戏,很有可能对这首曲子的旋律非常熟悉,在我的统计里,已经在EVA剧场版、凉宫春日的忧郁、锈湖和万华镜中都出现过(还有番茄todo),刘和平与张黎导演另一部电视剧《走向共和》也多次引用过《裸体舞曲》。
9.5
锈湖:旅馆
11
6.4
04 萨蒂《裸体舞曲》的作曲家名叫埃里克·萨蒂,与我昨天给大家介绍的拉威尔一样(拉威尔——《数码宝贝》百听不厌的“冷门”神曲!)都是法国作曲家,《裸体舞曲》和数码宝贝中的《波莱罗舞曲》也有那么些相似之处,旋律经过多次重复,都是很简单、很舒缓又带些空灵的神秘感,《裸体舞曲》非常适合一个人在安静的空间独处享受。
《裸体舞曲》曲风非常神秘耐听,这种风格其实也来源于萨蒂本人的传奇经历,萨蒂被誉为法国最前卫最怪异的作曲家。萨蒂出生于1866年5月17日,与拉威尔一样都曾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对比拉威尔的才华横溢,萨蒂在学院的成绩不佳,未获得文凭,19世纪80年代,他在巴黎蒙马特区的咖啡馆歌舞表演中担任钢琴师。
1890年,萨蒂搬到巴黎,成为德彪西的钢琴师,同时也是德彪西的密友(德彪西——宫园薰的月光双重奏),两人在实验性作曲上志趣相投,而且都崇尚波希米亚主义(天国拯救中的那个波希米亚是具体指捷克中欧那块地方,萨蒂与德彪西崇尚的这个波希米亚是一种模仿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方式,不注重传统行为规则的外来人,但又很有艺术范)。
萨蒂与德彪西都喜欢在同一个咖啡馆社交,两人都在为生存而挣扎,1891年,萨蒂遇到了一个神秘的小说家约瑟芬·佩拉丹,约瑟芬·佩拉丹当时也是玫瑰十字会圣殿与圣杯天主神秘教派的作曲家(有点刺客信条的感觉),萨蒂从佩拉丹这里接触到了很多神秘主义的试验风格。
由于经济拮据,萨蒂从第九区搬到蒙马特高地科尔托街的一间小房间。他曾夸张地说,从窗户可以看到比利时边境。到1892年中期,他开始构建自己的作曲体系,还发表了一篇恶作剧文章,宣称一部虚构的反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的蝙蝠》即将首演,挑衅瓦格纳(瓦格纳——歌剧之王,小胡子最崇拜的作曲家)。
同年,萨蒂与佩拉丹决裂,然后和一位画家苏珊娜·瓦拉东陷入热恋,这也是萨蒂人生中唯一一次为人所知的恋情,两人相识后第一夜,萨蒂便向她求婚。虽然未结婚,瓦拉东搬到萨蒂在科尔托街隔壁的房间。萨蒂称她为“碧琪”,为她写下充满激情的笔记,并创作《哥特式舞蹈》以平复心情,而瓦拉东为他画了肖像作为礼物。然而,五个月后瓦拉东离开,留下萨蒂独自面对“冰冷的孤独”,这次失恋对他影响深远,萨蒂终生再未结婚,也没有留下任何子女。
1898年,32岁的萨蒂为了寻找比蒙马特更便宜、更安静的居所,搬到阿尔克伊-卡尚镇的一栋斜角公寓楼,这里也是他余生的家。萨蒂从来不允许访客进入,这一时期萨蒂主要担任歌舞表演钢琴师,改编了一百多首流行音乐为钢琴或钢琴与声乐作品。1902年,萨蒂在听到德彪西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首演后,萨蒂的音乐观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为了提高自己的技巧,他不顾德彪西的建议,于 1905 年 10 月以成熟学生的身份进入巴黎的音乐学院学习,一直待到1912年才离校,到这一年,萨蒂已经四十六岁了,也正是在这一年,萨蒂才终于被欧洲音乐界关注到,因为1912年的1月份,前文提到的拉威尔在独立音乐协会的一场音乐会上,演奏了萨蒂的一些早期作品,其中就有萨蒂在学校时期所写的Gymnopédies(裸体舞曲)。
《裸体舞曲》也让萨蒂的声誉大增,被誉为“音乐革命的先驱”,吸引了年轻作曲家的目光,德彪西亲自为《裸体舞曲》中的第一与第三部编曲并指挥演出,萨蒂也开始投入创作。在萨蒂成名之后,法国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让·饶勒斯遇刺身亡,萨蒂加入GCD,与此同时萨蒂也不再为生计发愁,开始专注于作曲。
昨天说到拉威尔后来与德彪西决裂,萨蒂也在1917年和德彪西发生激烈争吵,两人随后决裂,一直持续到德彪西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即使德彪西去世后,萨蒂也拒绝参加葬礼。一战很快就到来,萨蒂的《裸体舞曲》开始在欧洲巡演,大画家巴勃罗·毕加索为萨蒂设计布景和服装,莱奥尼德·马西内编舞,萨蒂在公众面前也成为大红人。
萨蒂还接到波利尼亚克公主的委托,两年后创作了被奥雷奇称为作曲家杰作的《苏格拉底》,两年后,当《苏格拉底》首演时,萨蒂称其为“现代感性回归古典简约”,同样欣赏这部作品的还有斯特拉文斯基,萨蒂和斯特拉文斯基也成为好友。1920年,巴黎市为萨蒂举办了萨蒂音乐节。
萨蒂晚年又转行成为炙手可热的记者,为《音乐评论》、《行动》、《新精神》、《巴黎日报》以及其他出版物撰稿,从乐评到正论无所不写,萨蒂还常常以匿名或笔名为某些出版物撰稿,所以不确定他为多少本书写过稿,目前已经收集到的有25本萨蒂文集。1925年,萨蒂因为肝硬化离世,享年59岁。
区别于瓦格纳式的繁复与印象派的模糊感,萨蒂的音乐始终都是以旋律为主导地位,和声进行辅助,德彪西给予萨蒂极高的评价,称他是和声创新的“先驱”,尤其是《裸体舞曲》。裸体舞曲原文Gymnopédies,源自古希腊斯巴达祭祀太阳神阿波罗的仪式“Gymnopaedia”,意为“裸体舞蹈”。
在祭典中,年轻人在神殿前赤裸身体,献上神圣的舞蹈,以表达对神明的敬仰与纯洁,萨蒂选择这一名称,或许是想借古希腊的简朴与庄严,呼应他音乐中的极简美学,不过Gymnopédies并非直接描绘古代场景,而是通过音符勾勒出一种内省与诗意的氛围。还有一种说法是萨蒂受福楼拜的小说《萨朗波》古代氛围启发所写。
《裸体舞曲》结构简单却充满氛围感,乐曲旋律刻意融入温和的不和谐音,与和声形成对比,营造出辛辣而忧郁的效果,例如,第一部的前几小节由G大七和弦与D大七和弦交替构成,既柔和又带有张力,这种“不和谐的和谐”与演奏指示的“痛苦”、“悲伤”、“严肃”相辅相成,赋予乐曲深沉的情感层次。
再回到剧集中来看《裸体舞曲》出现的地方,第一次出现于李时珍为海瑞母亲诊断的场景,海瑞作为一个刚正不阿的清官,面对母亲的病情,既有对亲情的牵挂,又有对职责的坚持,乐曲缓慢而忧郁的旋律与李时珍沉稳的诊断过程相呼应,突出了海瑞内心的隐忍与无言的悲伤,绝对不是瞎配的,非常应景。
第二次出现是海瑞为六必居老板题匾,背景随后切换至严嵩与徐阶的对话,这个场景同样是海瑞的高光时刻,需要顶住上面的压力,为这样一家“不正确”的店,行“正确之事”,低沉的音符衬托出严嵩与徐阶言语背后的阴谋,重复的结构则隐喻权力斗争的无休无止,《裸体舞曲》和谐音的加入,为这场对话增添了一层不安的氛围,仿佛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第三次出现是杨金水精神崩溃后,首次对吕芳袒露真情。这是本剧中情感浓度极高的场景之一,杨金水作为一个在权谋中沉浮的“小人物”,最终只能靠这种方式保全性命,他能依赖的人也只有吕芳,和声的柔和则如他仅存的温暖记忆,随着《裸体舞曲》乐曲的缓慢节奏,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到杨金水这个悲剧人物的绝望与人性光辉。
第四次出现在大结局,道长打破“二龙不相见”的规矩,再与自己的儿孙见面前,对着镜子若有所思,嘉靖帝的孤独与权谋、隆历的继位与传承、小万历的未来与未知,在镜子的倒影中交织,所有的不确定性都在这一刻体现在音乐中。
这样梳理下来,《裸体舞曲》只不过是张黎导演留的最不起眼的一个小细节,剧集中还有不少莫扎特和卡兰曾卓的曲子,这些曲子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导演的精心编排,由于篇幅原因,我无法将剧集每一首曲子都用这种长文给大家介绍,在我看来,《裸体舞曲》和萨蒂绝对值得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