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马”中的“青梅”和“竹马”是什么?为何它们会成一对?
更新时间:2025-04-06 19:00 浏览量:2
我们经常用“青梅竹马”形容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密男女,但你可曾想过,一个树上的青涩梅子,和一个用竹子制成的玩具小马,这两件毫无关联的东西,怎么就成为形容亲密伙伴的代名词了呢?
其实,“青梅竹马”这个词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长干行》。诗中描绘了一对夫妻,丈夫长年出外经商,妻子在家翘首期盼,终于决定前往长干与丈夫团聚。而最感人的,正是他们童年相识时无忧无虑的场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诗中的竹马和青梅,正是表达男女主人公纯真的幼时记忆。
“竹马”究竟是什么?在汉代已有明确记载,当时的儿童喜欢骑在用竹子制成的木马上玩耍。
这个竹马的形象非常简单,用竹竿或木棍制作,顶端稍微修饰成马头状,男孩子骑上去玩耍,想象自己是威风凛凛的骑士,场面十分生动活泼。而这种游戏延续下来,到了唐宋时期,更发展出专门的“竹马舞”和“竹马戏”,成为节日庆典中的热闹项目。
古代社会中,男性从小便被培养出英勇好动的性格,竹马作为一种玩具,生动地表现了男孩的天性。男孩们骑着竹马到处跑,追逐嬉戏,既锻炼了体魄,也彰显了男性在社会中的活泼朝气。
那么,“青梅”又是如何与女孩联系起来的呢?
青梅指的是尚未成熟的梅子,外表青涩,味道酸酸甜甜,通常被用来制作梅酒或酸梅汤。《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著名的“煮酒论英雄”,所煮的正是青梅酒。而在文学作品中,梅子尤其容易与女性相联系,这种传统由来已久。
早在《诗经·召南·摽有梅》中,就以成熟的梅子从树上纷纷落下,比喻女子青春易逝,急于寻找如意郎君。由此可见,梅子在古人心中便天然地与女性的柔美、纯洁联系在一起。而青涩的梅子,则更适合象征尚未成熟的年轻女孩,单纯、天真而含羞待放。
不过,也有人从另一角度解读这个典故。有学者认为,“青梅”在这里可能是“青眉”的谐音。“青眉”,即指少女们常用的黛色画眉。
黛本是一种青黑色的矿石,用于古代女子描眉,呈现出眉目清秀的美感。李白在诗中提到的“绕床弄青梅”,或许描绘的是小女孩正在梳妆打扮,小男孩骑着竹马围着她嬉戏的欢乐场面。这种解释让人眼前浮现出更为细致生动的画面。
事实上,“青梅竹马”这个成语背后的意象,的确生动而富有画面感。两小无猜的男女孩童,一个嬉闹玩耍,一个安静温柔,形成了鲜明的互补与和谐。这种情景充分表达了古代人对于男女关系单纯美好的向往。
到了后来,这种生动的文学意象逐渐深入人心,变成了常用的成语。“青梅竹马”不仅用来形容男女童年伙伴,也泛指自幼相识、彼此知根知底的关系,比如朋友、邻居或者亲戚子女之间,都是一种常用的亲密关系代称。
虽然时代在不断变化,但人们对于童年友情、爱情纯洁与美好的向往却始终不变。因此,“青梅竹马”至今仍广泛流传于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成为表达深厚情谊与美好情感的重要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