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雅对】上联“荷塘柳影随风舞”,恭请赐下联?
更新时间:2025-04-10 08:46 浏览量:6
上联:荷塘柳影随风舞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上联出自平台账号“樵夫一枚”邀对,谨以致谢。
“荷塘柳影随风舞”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灵动之美的夏日荷塘景象。荷塘之中,柳树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微风轻拂下,荷塘边柳树的影子宛如灵动的舞者,随着微风轻轻摇曳舞动。
“荷塘”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清幽、宁静联系在一起。荷叶田田,荷花盛开的荷塘本身就是一幅绝美的画卷。“柳影”则是柳树的影子倒映在荷塘之中。“随风舞”这一动态描写了柳树的影子随着微风的吹拂而舞动。这一景象体现出一种和谐、灵动的美,风与柳影的互动,营造出一种轻柔、曼妙的氛围。
出自北宋史学家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诗中通过描写雨后池塘中东风与垂柳、荷花与雨滴互动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细致的观察和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中动静变化的一种感悟。
下联:竹径莺声隔叶穿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竹径莺声隔叶穿”展现出一幅清幽的竹林小径景象。竹林间幽静的小路上,黄莺的啼鸣声穿过竹叶传来。“竹径”描绘出小径被竹林所环绕的清幽环境。“莺声”是指黄莺啼叫发出的声音。而“隔叶穿”则是指黄莺隐藏在竹林的枝叶之间,它的啼鸣声透过层层竹叶才传出来,给人一种清幽、空灵的感觉,仿佛让人看到竹林中莺啼叶动的生动画面。
出自唐代宰相、诗人权德舆《竹径偶然作》:“退朝此休沐,闭户无尘氛。杖策入幽径,清风随此君。琴觞恣偃傲,兰蕙相氛氲。幽赏方自适,林西烟景曛。”诗中通过描绘竹林小径的幽静与深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捕捉与深深喜爱。“杖策入幽径,清风随此君”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拄着手杖走进幽深竹径,清风拂面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诗意。
这副对联的意境特色十分鲜明。上联呈现出夏日荷塘的灵动与活力,充满了动态的美感;下联则描绘出竹林小径的清幽与生机,动静结合。上下联一为夏日荷塘之景,一为竹林小径之象,将不同的自然景观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充满生机又不失清幽的意境。
从词性结构上看,“荷塘”对“竹径”,都是名词相对,且都是偏正结构,分别表示池塘和竹林中的小径;“柳影”对“莺声”,也都是名词相对,一个是柳树的影子,一个是黄莺的声音;“随风舞”对“隔叶穿”,都是动宾结构,随风舞动和隔叶穿过,词性结构严谨,对仗工整。
韵律节奏方面,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对,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上联的“舞”字和下联的“穿”字在句末,起到了一种稳定节奏的作用,使整个对联在韵律上更具节奏感,如同奏响了一曲自然的乐章,让人在品味对联意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韵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