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文化古城】和文早:用东巴唱腔坚守民族文化根脉

更新时间:2025-04-10 16:22  浏览量:7

在古城区金安镇拟美土村的青翠田野间,市级非遗项目“东巴唱腔”区级非遗传承人和文早,正以他那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嗓音,吟唱着纳西族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之音。他以满腔的热爱与不懈的执着,让这古老的艺术在岁月的长河中绵延不绝,成为纳西文化传承的民间使者。

和文早吟诵东巴唱腔

幼时熏陶,结缘东巴文化

和文早与东巴文化的深厚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年时期。和文早的外公是当地一位知名的东巴,年幼时,他常常目睹外公跳东巴舞、诵读东巴经的场景。那些神秘的舞步和悠扬的唱腔,如同一颗颗种子,悄然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小时候看外公诵经跳舞,那洪亮的声音、独特的韵律,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对东巴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文早说。

和文早主持纳西族传统祭天仪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兴趣逐渐转化为对东巴文化的热爱。2012年,和文早开始系统学习东巴唱腔,他师从和力民、木琛、杨玉勋等多位东巴大师,并前往鲁甸新主这一东巴文化传承的核心区域学习。这次学习经历对他来说弥足珍贵,他深知机会难得,因此倍加珍惜,立志要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恢复村寨的纳西族传统祭天仪式。

和文早的部分东巴道具

学成归来后,和文早不仅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还不断参加各级举办的东巴文化培训、宣传和比赛活动。2007年,他带队参加丽江乐舞大赛演出东巴舞节目荣获优秀奖;2015年,他参演东巴舞《东已吉日经》在云南省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荣获铜奖;2018年,他被评为金安镇“优秀文化传承者”。这些荣誉和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东巴文化的决心和信念。

勤学不辍,传承文化精髓

“东巴唱腔是我们纳西文化的一部有声历史书,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礼仪、道德等丰富内涵,是我们纳西人的文化瑰宝。”和文早说,“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必须不遗余力地将这份文化财富传承下去。”目前,他熟练掌握10余种东巴唱腔,仍在不断学习、记录、整理。

和文早吟诵东巴唱腔

随着古城区“非遗进校园”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文早以非遗授课教师的身份走进金安镇光彩民族小学,将东巴唱腔传授给孩子们。和文早说:“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东巴文化的魅力,古城区非遗中心还赠予我们东巴手摇鼓、扁铃等道具。课堂上,我一边吟唱一边向孩子们讲述背后的故事。他们跟着我,一句一句地学唱,那份专注与热情,让我看到了传承的希望。”

和文早与小孙子(左后第一位)同台演出

除了校园授课,和文早的家也成了他传承东巴唱腔的课堂。他教过的徒弟有20多人,其中不乏佼佼者已能独立开展东巴唱腔诵唱。他的孙子们也深受影响,纷纷加入学习的行列。小孙子虽然年仅7岁,但已经能够完整地唱出一首东巴唱腔,还会用东巴文书写简单的文字,爷孙同台演出的场景更是成为了当地佳话。

创新融合,展望美好未来

和文早认为,东巴唱腔的传承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他表示,东巴唱腔既要保留其本真的韵味,也要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参与。比如,在传统祭天仪式上,他采用了精简版的诵唱内容,使其更适合在现代社会的多元场景下传播,无论是熟悉东巴文化的长者,还是初次接触的年轻人,都能轻松理解和欣赏到其中的魅力。

和文早劳作时练习东巴唱腔

展望未来,和文早信心满满。他表示,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学习东巴唱腔的机会。同时,他也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东巴唱腔的传承与发展。

图片及部分素材来源于古城区非遗中心

记者|和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