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撤销文科专业引争议:文科真的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更新时间:2025-04-13 19:53 浏览量:4
导语:
当哈佛大学宣布撤销部分文科专业时,教育界一片哗然。这所全球顶尖学府的“裁员式改革”,似乎为“文科无用论”添了一把火。文科专业真的该被淘汰吗?在人工智能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主导的时代,人文社科是否已沦为“时代的眼泪”?我们不妨撕开标签,看看真相。
2024年秋季,哈佛大学本科生学院取消了至少30门课程,涉及20多个系。撤销的几乎都是文科专业,取消课程最多的是历史与文学系,包括“从莎士比亚到杜阿·利帕的英国软实力”“购物中心的马克思:消费文化及其批评”“全球变性史”“北美土著性别与性”“拉丁美洲种族的形成”和“全球资本主义历史”。即使是强如哈佛大学这种世界顶级学校也架不住文科关停,从70年代至今,哈佛大学的文科生比例从30%下降到12.5%;
类似的情况不光出现在美国,早在2021年,英国阿斯顿大学已经宣布关闭历史、语言和翻译学院;24年3月,肯特大学宣布将逐步淘汰六个学科领域的课程,其中包括艺术史、人类学、健康与社会关怀、新闻学、音乐与音频技术、以及哲学和宗教研究。
在中国,文科专业的处境一样很尴尬,2025年3月,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言表示:“复旦将深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按“文科做精、理科做尖、工科做强、医科做新、交叉做活”的方针,实现本科招生人数文、理、医、新工科、交叉学科各占20%。”也就是说文科招生比例从原来的30%-40%下降到20%,几乎直接砍半。其它985、211高校也在陆续裁撤文科专业。
一边是文科生过得不太景气,而另一边,国家对理科生却是不断加码,从2018年到2023年,中国高校新增专业中,排名前十的几乎全部是理工科专业,而且这种扩招的势头只增不减。同时给理工院校拨发的经费也是一路上升,以哈工大为例,再过去两年,拨发的经费增长35%,北航、北理、西北工业大学这些理工院校的经费预算更是直逼百亿。
现在就连民众对文科的态度也是普遍看衰的。两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以及“百无一用是书生”,似乎说明了民众对文理科的态度。从学生时代开始,文理之间就有一条鄙视链,很多人认为学文科无非就是因为理科学不明白。在有些人眼中,文科出身的人要不就是巧舌如簧的“大忽悠”,要不就是孔乙己式的“酸儒”。张雪峰也曾在直播中表示,所有的文科专业都叫服务业。
其实各国学校撤销文科专业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文科生过剩,社会不需要那么多文科生,而理科生人才急缺,高薪都很难招到人。根据2024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报告,薪资排名靠前的几乎都是理工科,失业率最高的几乎都是文科。而在未来几年,理工科的地位还将会越来越高。
随着各大高校专业的布局,先现在“文科无用论”已经开始转为“文科消失论”,那文科到底有没有用?从就业角度来说,文科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没有专业壁垒,文科生能做的理科生也可以,但是理科生能做的,文科却做不了。文科专业普遍注重理论思辨,缺乏数据分析、技术工具等硬技能,但这些特点似乎和当前时代发展以及市场环境并不符合。更何况现在既能写策划,也能绘图,又能做设计的AI,也进一步压缩文科生的就业空间。
其实文科逐渐被淘汰,问题并不是文科本身,而是当前学校教学和社会实际需要脱节,或者说是学校的教学内容落后导致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发展。部分研究与教学深陷理论“象牙塔”,课程内容陈旧、抽象。以游戏为例,有时候我们玩一款游戏的时候,除了会被游戏画面、操作吸引之外,游戏的世界观、关卡设置、剧情、游戏系统设定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据Boss直聘以及智联等求职平台数据,在游戏行业,策划/产品类岗位薪资甚至大于美术类岗位,仅次于程序/技术类薪资水平。此外,诸如小米 SU7、红牛、iPhone、瑞幸咖啡这类产品的爆火,哪一个能够脱离背后的营销团队?只可惜学校的课堂未曾教授这些,亦无法教授。
刚刚提到了,其实文科专业学习,学校和课本能提供的内容非常有限,因此要扩宽课本以外的见识。家长和学生都要有一个认知:现在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不是某一个大学专业能够全部涵盖的。现在社会发展太快,生活中需要学习的东西(新事物)太多,导致对个人能力的要求变高,甚至是全方位的提升。在这个时代,永远不要指望学了一门专业就一劳永逸。现如今各行各业需要的都是复合型人才,建议文科生在校期间学习掌握Python基础、SQL查询、Tableau可视化等数据分析技能,无论将来做什么,你都会比别人多一张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