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用18个月实现量产,在深圳与“甲亢哥”热舞的机器人开卖了

更新时间:2025-04-17 18:54  浏览量:4

近日,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擎机器人”)宣布,其两款人形机器人产品PM01和SA01正式量产上市,售价分别为189999元和58999元。

这一消息在科技圈激起了不小涟漪。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众擎机器人的几款产品被打上了“热销”标签,所剩存货已不太多。

从“能走”到“能翻”的革命

众擎机器人由赵同阳于2023年10月在深圳创立,该公司目前公开出售的众擎PM01有两个版本,教育版的售价为189999元,商业版为88000元,PM01的标签是“全球首款可前空翻的人形机器人”。

这款身高1.38米、体重40公斤的轻量化机器人,凭借24个自由度和320度旋转腰部电机,实现了类人动态平衡与爆发力的结合。其核心突破在于关节模组: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关节峰值扭矩达300N·m,扭矩密度203N·m/kg,远超波士顿动力Atlas的液压系统性能(二者为电动关节 vs 液压系统,技术路径不同,扭矩密度为单项参数对比)。

而SA01双足机器人则以58999元的“教育普惠价”,将开源硬件与直膝行走算法打包成科研机构的“标准化实验工具”。

这一技术跃迁的背后,是该企业创始人赵同阳团队的十年蛰伏。从2016年创办四足机器人公司Dogotix,到被小鹏汽车收购后主导人形机器人PX5研发,再到2023年二次创业成立众擎,赵同阳始终在验证一个假设:“人形机器人的本质是运动控制能力的工业化”。

众擎团队将这一理念具象为了“深圳速度”——成立仅18个月,已完成3款机器人迭代、2轮近3亿元融资,并实现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跨越。

低价策略与生态卡位

众擎的定价策略耐人寻味。PM01教育版189999元的售价,相当于特斯拉Optimus预估价格的1/5;SA01的刚上市时3万多元的低价,也卡在校企产研的门槛上,使得高校科研团队无需额外申请专项研究经费便能够得着。

这种“用成本倒逼技术”的打法,源于大湾区供应链的赋能: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通过大湾区“当日达”产业链实现本地化替代,使整机成本较进口方案大为降低,生产效率也翻倍提升。

核心部件的自研,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之一,正如众擎创始人赵同阳所说,“众擎机器⼈的研发策略是,将技术下探到最底层、最核⼼的⼈形机器⼈关节。而关节,正是⼈形机器⼈⾼昂成本的所在。”

更关键的布局在于生态。PM01搭载Intel-NVIDIA双芯片架构,开放运控代码接口;SA01支持机械臂扩展,兼容ROS系统。这种“硬件开源+算法平台”模式,正在吸引开发者为其构建应用场景——从工厂巡检到家庭服务,从舞蹈表演到灾难救援。

打造“机器人湾区”?

众擎的量产恰逢政策东风。2025年3月发布的《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要在三年内培育10家百亿估值企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而深圳所在的大湾区,也正通过“供应链+场景”的双重优势,显现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实力:

制造端:珠三角聚集着汇川技术(伺服系统)、柯力传感(六维力传感器)、科达利(谐波减速器)等企业,形成半小时响应供应链;

应用端:深圳开放100个机器人试验场景,从人才公园的奔跑测试到与网红“甲亢哥”共舞,众擎的每一次技术演示都在制造市场认知。

但行业的真正较量才刚刚开始。特斯拉计划2025年量产Optimus,宇树科技以9.9万元人形机器人G1冲击消费端,而众擎选择了一条中间路径:用工业级性能打入B端,再用开源生态向C端渗透。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能否奏效,取决于一个关键变量——当机器人学会前空翻时,人类是否已准备好为“超越人力极限的能力”买单?

此外,在具身智能的风口,不少精明的玩家也已摸透游戏规则:成立机器人公司→采购本地供应链产品→申请政府补贴→融资抬高估值→并购套现离场,这条“政策套利五部曲”或许正养活着不少空壳公司。正如某产业基金负责人酒后吐真言:“我们投机器人压根不看技术,只看它能不能蹭上智能制造、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标签。”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轨迹与当年的新能源汽车惊人相似:特斯拉定义产品形态,中国供应链攻克成本,最终本土品牌通过差异化创新反超。

当人形机器人接过接力棒,众擎宣布量产时,或许才是故事的开始。它将书写同一剧本,还是走出不一样的叙事,仍未可知。当PM01在深圳街头完成第一个前空翻时,它翻越的不仅是物理世界的重力,更是技术与商业之间的鸿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