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挤”进学堂 青年站上讲台
更新时间:2025-04-21 14:25 浏览量:2
清晨,67岁的李阿姨仔细整理好舞蹈服和发饰,挎着装有乐谱和智能手机的帆布包出门。“以前觉得退休围着灶台转,现在日程比上班还满。”她笑着说,脚步轻快地赶往天大博大老年大学。在天津,越来越多像李阿姨这样的老人因科班出身的年轻教师而走进老年大学课堂。这些带着新理念、新方法的年轻教师正悄然重塑老年教育的格局。
青年教师带火老年课堂
李阿姨退休后总觉得日子过得寡淡,直到有一天,她在社区公告栏看到老年大学的招生简章,“声乐班”“古典舞”几个字一下子抓住了她的眼球。
如今,李阿姨生活充实。每周一上午古典舞课,授课的是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舞蹈系的“90后”郭老师。“小郭老师不仅动作教得专业,还会讲舞蹈背后的文化故事。”李阿姨边说边展示手机里的课堂视频:身着汉服的学员们跟随郭老师练习“云手”,老师同步讲解汉代长袖舞“翘袖折腰”的含蓄之美。
天大博大老年大学校长王海龙介绍,很多老人把老年大学当“第二个家”。“舞蹈、声乐等艺术类课程最受欢迎,而这些备受欢迎的课程,大多由科班出身的年轻教师担纲教学。”或许正是专业与活力的结合,才让越来越多老人走进课堂。新时代老年大学校长黑利刚展示的数据耐人寻味:2020年至今,近8万人次走进课堂,其中声乐班等热门课程占总班数超三分之一。
老师教得活 学生兴致高
“现在老人们‘挑剔’得很!”天大博大老年大学的王海龙笑着透露,过去“文化宫退休老师教广场舞”的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为响应老人对专业教学的期待,学校专门从专业院校引进毕业生组建师资队伍。
教古典舞的郭老师是舞蹈学院科班出身,不仅授课时会用专业术语拆解动作,还自制动画分解视频辅助教学。东方舞教师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将运动科学融入课程,设计了更适合老年人的热身训练。拉丁舞、新疆舞教师同样来自专业院校。他们带来规范教学体系,还结合数字化课件、线上辅导群等新形式,让课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在新时代老年大学,不仅师资专业化,课程设置也因年轻人的加入更贴合潮流。“我们的短视频制作、图片精修课,主要都是教师结合当下热点设计的。”黑利刚翻开课程表介绍。
李阿姨学智能手机课时更是“较真”,要求从基础触屏教起。“年轻老师特别有耐心,用画图、打比方的方式教我们。”她回忆道。如今,她不仅能熟练使用手机扫码乘地铁,还成了班级“技术顾问”。原来,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帮助身边老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实践作业,李阿姨学以致用,不仅帮别人找回误删的相册,还教会邻居用手机挂号。
行家有高招 咱也能教学
周六下午,李阿姨作为志愿者前往社区,将在老年大学学到的智能手机使用技能教给其他老人。“站在讲台上,我感觉自己重新‘有用’了。”这种“价值再生”并非个例。
天大博大老年大学的学员中,有曾是剧团台柱子的老人,在年轻教师的鼓励下,将舞台经验转化为社区公益课,还收了徒弟;新时代老年大学的赵叔叔学台步两年后,每周去养老院带老人练形体,他说:“年轻老师教的科学训练方法,让我能更好地帮助其他老人。”
老年大学中,年轻教师与银发学员的双向奔赴仍在继续。他们用专业与热情,为老年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也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图景愈发清晰。在充满欢笑与求知欲的课堂里,年龄的界限悄然消弭,新的人生故事正在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