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深改进行时丨从“政府扛鼎”到“市场共舞”看湘潭县降本增效的破局

更新时间:2025-04-24 02:45  浏览量:2

俯瞰湘潭县城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凌雨晴 通讯员 周锦慧 湘潭县报道

潮水奔涌时,唯有敢于扬帆者才能破浪前行。当前经济形势下,一些地方财政吃紧与公共服务需求增长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用更少的钱办更好的事?

湘潭县的两个改革案例给出了生动答案——县城管成本支出由1亿元压减到4000万元;城乡垃圾清运形成“财政减负、企业盈利、环境提升”的多赢局面。

从“满身包袱”到“轻装上阵”,湘潭县到底做对了什么?在记者看来,其核心逻辑正是以市场化改革为斧,劈开传统管理模式的沉疴,让“政府主导”与“市场活力”共舞一曲降本增效的“探戈”。

改革之刃:砍掉“虚胖”挤出水分

湘潭县城管执法局的改革堪称一场“精准瘦身手术”。

环卫工人正在作业。

“随着城区跟人口的发展,城市管理经费投入年度支出破亿,给县财政带来了很大压力,改革是刻不容缓。”湘潭县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定要正视项目管理混乱、服务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为此,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正式开始。

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原有政府购买服务重点项目的服务面积重新进行测绘摸底。经测算,发现原有服务面积竟有20%的“水分”,园林、环卫市场化项目支出从5399万元直降至2967万元。

这背后暴露的不仅是数据失真,更是粗放管理的积弊。而市场化招标的“阳光刀锋”更让服务价格断崖式下跌:环卫清扫服务竞标价格从6.8元/m²砍至4元/m²,园林绿化服务竞标价格由均价 6.7 元/㎡降至 3.8 元/㎡,降幅超40%。

可见,改革的第一刀必须砍向“糊涂账”,唯有挤干水分、晒透成本,才能让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

市场之手:从“政府兜底”到“企业造血”

在城乡垃圾处理中,湘潭县引入光大天易环保能源(湘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环保”)的案例展现了市场的魔力。

光大天易环保能源(湘潭)有限公司的保洁车在乡镇转运垃圾。

在中路铺镇竹冲村村道旁,保洁员李军熟练地操控垃圾清运车,将垃圾桶内的生活垃圾倒入车里,送到镇上的垃圾中转站。

而这些生活垃圾将被统一转运到光大环保建设运行的湘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堆储发酵和高温焚烧后,“变身”为电能。

2023年5月份起,湘潭县依托17个乡镇垃圾中转站,指导光大天易环保能源(湘潭)有限公司成立清运小组,配备了各类保洁车550辆,负责运营乡镇垃圾收转运服务,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应收尽收。

“每吨生活垃圾能转化为500度电,利用率高达99%。”光大环保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每天收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约150吨,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

更妙的是,企业承担了城乡垃圾设施日常维护维修,政府省下千万投入,平台公司还能参股分红反哺财政。这种“垃圾变黄金”的循环经济模式,正是用市场机制激活了沉睡的资源效益。

保洁员正收集农村生活垃圾,送往垃圾中转站。

除此之外,湘潭县还深谙此理:改革若只追求省钱,可能陷入“低价低质”陷阱,必须以制度为锚,确保“降成本不降质量、放权力不放监管”。

为此,湘潭县一边压减支出,一边用《政府采购制度》筑牢防线,全流程公开杜绝“打招呼”“暗箱操作”,用制度的护栏避免被利益暗流冲垮。

记者手记:

当城管成本从亿元压至4000万,当垃圾清运从“财政包袱”变成“企业富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字变化,更是治理理念的跃迁。

改革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政府“瘦身”不是卸责,而是通过市场赋能实现“强身”。这种改革思路或许在多个领域都能实现“向市场要效益”,唯有以“经营者思维”重塑城市管理,方能在这场改革大潮中立于浪尖。

正如湘潭县委书记王利在中共湘潭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所言:要大力推进各领域改革攻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实现思路的变革、模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