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时评丨从反诈MV“舞”出圈解锁人间烟火气中的融媒“密码”
更新时间:2025-04-24 20:34 浏览量:4
当下,电信网络诈骗暗流涌动,时刻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为防止广大人民群众受骗,巫溪县融媒体中心与巫溪县公安局联合创作反诈广场舞曲《别骗我MV》,让受众在轻松、诙谐的舞动中提升反诈意识和能力。
“全民共舞”培植传播沃土
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的背景下,传统的反诈宣传模式存在“单向输出、受众疲劳”的短板。如何让反诈知识真正“入耳入心”?主创人员从近年全国多地的创新实践中汲取灵感:上海女警将反诈歌词融入经典闽南语歌曲,打造出“破圈”舞蹈MV;乐山警方自创魔性反诈神曲《我不是一只猪猪》,通过广场舞实现警民共防。这些案例启发团队——反诈宣传需打破“严肃面孔”,用人民群众熟悉的艺术形式重构表达。于是,以广场舞曲为载体,融入巫溪本土文化特色的舞曲《别骗我》创作构想,在主创人员的头脑中逐渐清晰。
“大白话”写尽人间烟火气
敲定作品风格,主创人员迅速搭建了本地资深曲、词作者开始创作。团队深入剖析高发诈骗类型,将“虚假贷款”“刷单返利”等套路提炼为“虚假的贷款啊,哄人全靠嘴,缴纳保证金后,甜头变苦水;虚构的好装备,别信一回又一回”等朗朗上口的歌词,语言全为“大白话”,句式押韵,强化记忆点。旋律设计上,借鉴流行音乐与广场舞曲的节奏特点,确保“听一遍能哼,跳两遍会跟”。MV拍摄中,民警家属与群众共同出镜,前半段通过民警全体出动展示反诈的决心,后半段通过集体舞蹈展现“识破骗局”的昂扬姿态,形成“警示—破局—共防”的叙事闭环。
“魔性旋律”舞出受众群体
受众在哪里,宣传就走到哪里。广场舞接受度高,参与面广,受众群体大。中老年群体是电信网络诈骗重灾区,也是广场舞主要群体。“魔性旋律+反诈知识”的组合拳,旨在“音乐一响就想跳”“歌词一唱就跟着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防御。在网络传播的感染下,巫溪各广场舞团体纷纷“跟风”,将“坝坝舞”曲目换成《别骗我》,形成了阿姨们一边跳着舞,一边热烈讨论各种诈骗案例的现象。不仅如此,很多阿姨还主动当起了反诈宣传员,真正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联动、反诈知识深入群众心中”的良好局面。
走下“神坛”打开融合传播密码魔盒
融媒时代,无论形式怎么变,“内容为王”是关键,新闻作品的“四力”是核心。反诈广场舞曲《别骗我MV》的海量传播,线上线下联动促使我们深思,融合传播的密码究竟有哪些?唯美的画面、炫酷的剪辑、人工智能的新奇等,或许都是其中之一,但受众的需要才是核心中的关键点。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藏着最大的流量,物质文明满足后,精神愉悦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不管是官微还是轻骑兵平台,走下神坛,放下身段,轻量化传播,让宣传变得再轻松一点,向人间烟火气要流量,在守正创新中大胆创新,或许正是新型媒体在坚持与创新中打开融合传播新境界的一扇窗,值得同行们更多的探索与努力。
记者/冉春轩 邓亚丽
编辑/谭清香 于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