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区世外学校融合部学子闪耀金色大厅:用童谣与舞步架起中欧文化虹桥
发布时间:2025-07-08 00:02:18 浏览量:1
7月5日清晨,维也纳这座以音符为脉搏的音乐圣殿——金色大厅,迎来了一群来自东方的年轻文化使者。上海青浦区世外学校融合部的20位学生,怀揣着对艺术的赤诚与民族文化的自信,在这座承载了无数大师华彩的殿堂之上,开启了一场动人心魄的东方叙事。
五个精心锤炼的节目,如同五颗光华各异的明珠,在欧罗巴的文化星空下熠熠生辉。合唱《玉盘》改编自歌曲《问月亮》,创作灵感来源自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孩子们以澄澈童声描摹出华夏子女仰望星空的浪漫情怀与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筷子舞是中国蒙古族的一种传统舞蹈,孩子们用清脆响亮的木筷撞击声与嘹亮的叫喊声模仿马蹄的节奏,欢快的舞步展示着蒙古族儿童的活泼与自信;苗族鼓舞表演是苗族人民庆祝丰收并迎接新一年到来的盛大仪式,孩子们用雄浑的鼓点,飒沓的舞姿擂响了大地的心跳,踏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弦乐四重奏《春之歌》创新演绎了门德尔松的经典旋律,吉他的灵动、钢琴的悠扬、大提琴的深沉以及小提琴的清越相互融合,让百年经典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跨文化的魅力。压轴合唱《上海童谣》,稚嫩的沪语乡音唱响浦江两岸的烟火温情,清新活泼的旋律,俏皮的歌词,引领观众穿越时光的长廊,回到上海那绿树成荫的小巷之中。
每一段旋律、每一次腾跃,都凝结着数月来汗水浇灌的专注,最终在异国他乡的顶级艺术殿堂里,绽放为无可替代的文化风景。
这群少年站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巅峰之地,以毫不怯场的从容气度,演绎着中华多民族艺术的瑰丽画卷。他们并非仅仅是技艺的展示者,更化身为了新时代的文化信使——用自信的舞步与歌声,让中华文化的多样魅力穿透地理的隔阂,直抵世界观众的心灵深处。当苗鼓的雄浑与童谣的软糯在金色穹顶下回响,传递的不仅是艺术的精彩,更是一个古老文明面向未来的从容微笑,一种植根血脉、蓬勃生长的文化自信力。
金色大厅的掌声如潮水般涌向这群东方少年。这掌声,不仅是对一场精湛演出的嘉许,更是对中华文明独特气韵的真诚致敬。孩子们以童真为舟,艺术为桨,在万里之遥划出了一道绚烂的文化长虹。他们证明,真正的文化自信无需喧哗,当年轻一代自觉担起传承与传播的使命,那些饱含民族基因的旋律与舞步,便是叩响世界心门最有力的语言。这跨越山海的童声共振,已然谱写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崭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