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从“摩擦”到“共赢”:中俄双人舞如何在国际棋局中稳健前行

发布时间:2025-07-09 09:47:04  浏览量:2

2025年的春意尚未回暖,中俄经济合作却先感受到了寒流。过去几年,两国商贸往来如疾风骤雨,俨然演绎一场“双赢”好戏。

然而,新年伊始的数据显示,这台戏突然转调。第一季度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6.6%,其中能源与汽车行业首当其冲,贸易额下滑尤为显眼。

事实上,就在3月初,俄罗斯政府一纸新规出台,对大多数商品施加了弹性出口关税,部分品类甚至提升到10%。表面看,石油和天然气似乎还在“安全区”,但各行各业已感到凉意袭来。

通胀像只顽皮的熊,一旦撒野难以招架。俄央行无奈之下将基准利率提至13%,主政者为稳定民心、平抑物价祭出高关税。

一方面,出口变贵、变难,好歹能守住国内供应线,捂牢市场口粮;另一方面,卢布汇率正经历“过山车”般的波动,新政可谓一箭双雕。只是这把“防贼门闩”也挡住了本就热络的中俄商道。

中国的汽车出口深受影响,原本依赖平行进口模式向俄罗斯输送车辆的新通道被堵死,无奈之下只得“曲线救国”,纷纷投奔中亚市场开疆拓土。原油进口量缩水亦不容小觑,2025年一季度中国自俄购进2431万吨,同比缩水14.7%。

这场变局里,中国的反应速度堪比老练棋手。4月,面对俄罗斯的出口关税升级,中国主动降低对俄原油采购,仅进口807万吨,比去年同期骤减12.9%。有趣的是,这份谨慎不单是为了叫板对方,更是顺应国家节能降碳的大战略。在全球碳中和浪潮拍岸时,中国“减油增新”步伐坚定,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此消彼长。

煤炭关税谈判则更添几分火药味。俄罗斯寄望中国能松动限制,为俄外汇背书,但中国需权衡国内“半壁江山”的煤企利益,如此让利并不划算。双方一边讨价还价,一边各怀心思,只求博弈中照顾本国最核心的产业安全。

如果说能源和汽车领域风波不断,那么农业和科技俨然成为中俄合作的新温室。2025年5月,寒地智慧农业研讨会在黑土地上如约举行。典型的北方农田成了两国科研交融的新舞台,种子、黑土、卫星传感技术成为中俄共谋未来的契机。

更值得玩味的,是俄罗斯工程院中国总部正式亮相。这不仅是半导体、航空、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合作升级信号,还意味着双方愿意在科学创新领域寻找“共同语言”。即便摩擦未止,合作沃土依旧“不惧霜寒”。

专家分析当前局势时未免语带忧虑。美国对俄罗斯不仅是“软硬兼施”,更频繁调整制裁力度,国际格局像一盘超级大棋,每一步都牵动神经。外部的风吹草动足以让中俄双边经贸增加不确定性,美俄一旦靠拢,中俄贸易增速或将持续下滑。

令人欣慰的是,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平台里中俄仍互为臂膀,在产业、投资、防风险等层面持续挖掘新增长点。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也曾表示,中俄合作从不针对第三国,更多是危机之下的自我保全与升维协作。

有人说,中俄今时今日的关系像是一场复杂的双人舞。俄罗斯用关税稳住基本盘,中国用能源策略打稳底线。争执在所难免,拉锯不会断裂。时代大潮推着彼此前行,互补需求注定难以割舍。即便偶有心结,双方依然会在更高层面职能互需、产业互托。

回望风云变幻的一季度,我们发现贸易摩擦与合作共赢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只有守住底线、保持灵活、剑指未来,才能穿越风暴、迎来新一轮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