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突然去世,昨天还跳舞呢!提醒:每升高1℃,风险增加8%
发布时间:2025-07-09 22:24:16 浏览量:2
这事儿,说起来让人心惊。
王阿姨,邻居们都认识,66岁,身子骨硬朗,天天楼下跳广场舞,扭得那叫一个欢。昨天晚上我还见她穿着红裙子,跟着节奏拍着手,那叫一个精神。
结果今早五点多,邻居群里炸了——人没了,说是夜里突然晕倒,送医抢救无效。
大家都说,怎么会?昨儿还好好的呢。
这事儿啊,不是没来由。医生说,是心源性猝死,疑似跟最近这连着几天的高温有关系。你别不信,热得不是皮,是心,是血管,是命。
最近这天气,热得像开了锅。天气预报说的“体感温度40℃”,不只是个数字,那可是拿命在感受的。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警告过:气温每升高1℃,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就会增加8%。这不是唬人,是扎扎实实有数据的。
你想啊,本来夏天人就容易出汗,水分流失,血液变得浓稠;再一热,血管扩张,心脏跳得比平时快,还得拼命地把血泵出去。你家那水泵要是天天超负荷运转,早晚也得烧坏不是?
这会儿你要是年纪大一点,有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打底,身子又没那么灵活,这一上火、一起夜、一下跳舞,血压一波动,心脏就容易罢工。
我一个做急诊的老同学说,夏天凌晨三点到早上六点,是他值夜班最紧张的时候。很多突发心梗、脑梗、猝死的病人,都是这时候送过来的。
你以为夜里凉快了?不。夜里人的基础代谢率低,血压最低,血液最黏稠,这时候要是血管一堵,没人知道,连个呼救的机会都没有。
前两天我去医院门诊,有个七十出头的老头,拿着心电图来给我看,说最近胸口闷,跳舞跳着跳着心慌,还以为是天气热。结果一查,心肌缺血。
我问他跳多长时间,他说一小时起步,还不舍得停。我叹口气,跟他说:“您这不是锻炼,是搏命。”他乐,说“活动活动总比坐着强”。我说:“该停的时候停,不是怕你不动,是怕你动出事来。”
有一个词你可能听过——“热射病”。听着像中暑的升级版,其实比中暑狠多了。热射病不是头晕、出汗,而是体温迅速飙升到40℃以上,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休克。
而且最吓人的是,这病进展快、死亡率高,有数据显示,重症热射病的死亡率接近50%。你要是碰上了,不是喝杯水、吹个空调就能解决的,得立刻上医院,甚至ICU。
但说实话,大多数人对这玩意没概念。尤其是老年人,很多人上了年纪,体温调节能力差,等到感觉不舒服的时候,身体早就撑不住了。
而很多热射病患者,都是在户外活动、跳广场舞、种菜、遛弯的时候发作的。
这就跟我们说的“老年人中暑不出汗”是一个道理。年轻人中暑,是浑身汗、头晕恶心;老人中暑,反而不怎么出汗,看着还挺精神,但其实体温已经飙上去了。
没汗,是因为汗腺功能退化了,热散不出去,体温就在体内憋着,最后就成了“内伤”。
所以高温伤的不是皮肤,而是内脏,是循环系统,是中枢神经。
再说说血压。你以为只有冬天才得防高血压?错。夏天其实更危险。因为人体出汗多,血容量减少,血压会波动得更厉害。
尤其是那些吃降压药的老年人,一到夏天,有时候药量没调好,血压一低,脑供血不足,容易头晕、摔倒、晕厥。
我有个病人,70岁,老伴不在了,就她一个人住。那天上午十点多,阳光正毒,她拎着小桶去阳台浇花,结果突然晕倒,磕破了头,邻居发现的时候人已经昏迷,送医抢救了半天才转危为安。后来查出来,是一过性低血压导致的脑供血不足。这不是高血压,而是“低”出来的事儿。
所以我常说,老年人夏天得注意“别太勤快”。该躲空调就躲空调,别硬撑着说自己不怕热;该喝水就好好喝,别等渴了才想起来喝水。你身体感觉口渴的时候,其实已经缺水了。
而且水也不是随便喝。很多人喜欢喝冰水,说解渴。可你试试,猛喝几口冰水,胃会抽筋,心脏一紧,尤其是本来就有心绞痛的人,一口冰下去,可能直接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所以我推荐的是常温的白开水,慢慢喝,分多次喝。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药物。很多人吃药吃得挺规律,可夏天一热,药效就变了。
比如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本来是控制心率、降血压的,但高温会让它的作用更强,容易让血压降得太低。还有利尿剂,配合高温出汗,一不小心就脱水了。
说到这儿,有人问我,那高温天是不是就别运动了?也不是。关键是掌握节奏。我建议啊,早上七点前,或者晚上七点后,温度稍微降下来再动动。
别在正午出去跑步,也别在下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去跳舞。你以为自己在锻炼,其实身体是在苦撑。
而且运动不在于跳得多热闹,而在于能不能持久地坚持。哪怕每天在屋里走上三千步,做做伸展操,比你出去晒太阳跳上一小时广场舞要靠谱得多。
而且你得知道,人的心脏不是铁打的。尤其是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血管壁本来就脆,这一热,血流一冲,再一剧烈运动,啪一下就堵了。你以为跳舞是轻运动?错。对于有基础病的人来说,哪怕动动胳膊腿儿,都是负担。
我前阵子在杂志里看到一项研究,说的是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在夏季出现过心律不齐、心慌、胸闷等症状,但大多数人都以为是“天气热造成的正常现象”,忽略了。其实这是身体在发信号,告诉你它快撑不住了。
你这是不是就跟家里电线过载一样,开始时只是灯闪一下,然后电闸跳了,再然后整个系统烧了。心脏也是电系统,一出故障,后果可不是换个灯泡那么简单。
所以我劝你,别觉得夏天是“养生季”,可以随便泡脚、拔罐、出汗排毒。夏天是真正需要养命的季节,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是一道关口。
你要是觉得热,就别硬扛;你要是觉得累,就别勉强自己动;你要是觉得不舒服,就去医院看看,别等着“忍一忍就过去了”。身体不是你的对手,它是你最忠实的伙伴,它告诉你话,你得听。
所以啊,看着王阿姨的事,我心里直发怵。昨天还跳舞,今天人就没了。不是说她做错了什么,而是这事儿来得太快,让人措手不及。
愿我们都别成为下一位“昨天还好好的”。
别拿命去赌天气。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我国高温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23,44(2):98-103.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温天气健康风险与防护指南(2024版)[Z].北京:中国疾控中心出版社,2024.
[3]王海英,刘建军.高温环境下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预警机制与防控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0):2598-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