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徐秭榆:与焦虑共舞,在“不完美”中前行丨2025毕业季

发布时间:2025-07-13 04:56:08  浏览量:2

清醒而坚定——这是徐秭榆最鲜明的底色。在采访中,她条理分明地剖析社工价值、商赛策略与职业锚点,务实而严谨。她直面焦虑,卸载社交媒体以屏蔽杂音;深谙名校光环的双刃性,更强调主动寻求互助的力量。在她身上,效率的追求与理想的坚持、物质的考量与信念的执着并行不悖。她以清醒驾驭纷繁,不沉溺亦不回避,在取舍间沉淀出一种温厚而坚韧的力量,稳稳走在自己认定的路上。

徐秭榆

徐秭榆,经济与金融专业,经17班。

曾任清华大学对外交流协会外联部部长、经管学院学生会宣策部部长、经管学院科协项目部部长、经管学院案例队队长、经17班班长、经管学院银奖实践支队——“点沙成绿”赴鄂尔多斯市社会实践支队支队长。

曾获贝恩杯商赛优秀案例等商赛奖项。

毕业后将前往巴黎高等商学院攻读市场营销硕士学位。

01

投身社工:从“简历砝码”到价值锚点

初入清华时,徐秭榆认为社工是积累经验的方式,也是证明自己工作与处事能力的“简历砝码”。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她在大一时加入了对外交流协会、经管学院学生会、经管学院科协等多个组织,开启了丰富多彩的社工之路。随着社工经历的丰富,她逐渐体悟到社工更深层的意义,她说:“社会工作更是一个确定发展方向、学会取舍的过程。”

在众多尝试中,策划学生节活动和担任案例分析队队长这两项核心经历最终沉淀下来,成为她长时间坚持投入的社工,并对她的职业发展和读研深造产生了关键影响。“广泛探索后,我选择聚焦一些能带给自己价值的社工。”她说,“对我来说,如果只是单纯的为爱发电,很难在这份社工上走得长远。”

在她看来,社工的价值在于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回馈——既能够锤炼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的硬实力,也能够在与自我职业目标的深度结合中,为未来发展铺就坚实路基。

经管学院学生会宣策部2023年学生节合影(徐秭榆为第一排左二)

“我发现自己曾经在处事态度上可能是有些‘非黑即白’的人。”徐秭榆笑道,她表示,通过社工的锻炼,自己开始理解工作中需要给别人留有余地,明白了在与他人意见产生冲突时可以各退一步,从而和谐顺利地处理问题。她认为自己与他人的沟通方式在社工经历中有了许多转变,领导力水平也得到了较高提升。

02

参加商赛:好奇引路,策略制胜

起初,徐秭榆参加商赛源于纯粹的好奇心。在深入探索后,她发现于自己而言,商赛是一种能够在满足兴趣的同时,培养未来工作所需的策划能力的有效实践途径。

徐秭榆在商赛中并非一帆风顺,在尝试贝恩杯、今经乐道等赛事时,她和队友们常常找不到着手点、收获有限。但徐秭榆很快汲取经验——在后来参加的几次企业举办的比赛中,她与校外同学组队,开始尝试担任团队中的领导者。经过锻炼,她逐渐能够判断内容的优点与缺陷,并在改正缺点与发扬优点的过程中学习与进步。她说:“在领导校外团队完成项目,直面市场的反馈后,我才真正学会了如何判断方案的优劣。我在一次次的复盘中实现了自我跨越。”

后来,徐秭榆在焦捷老师开设的“商务案例分析”课程中更加系统性地学习了商业问题的分析、解决思路,随清华案例队在国际赛事中实现了自我突破。

荷兰鹿特丹管理学院案例分析比赛挑战者轮的展示环节(徐秭榆为左三)

徐秭榆将大学生参与商赛的策略归结为两条路径:若为能够快速上手、取得心仪的成绩,与其一开始就去一些竞争激烈的知名赛事厮杀,不妨先瞄准那些由知名企业主办但尚处初期、竞争相对较小的“小而美”赛事,更易脱颖而出,在提升自身经验和自信的同时也能为简历增色;若为更深度的能力提升,则要重点锤炼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的核心能力,特别是在面临“想法丰富而时间紧迫”的冲突时,需要迅速聚焦核心问题,实现最大的效益。“商赛没有标准答案,”她点明关键,“但能否精准捕捉评委预期、扎实高效地呈现方案,才是真正的决胜点。”

03

职业航道:在数据与创意的交汇处扬帆

在职业方向的选择和道路的探索上,徐秭榆坦言自己相对比较顺利。大一暑假她在一家4A广告公司完成了第一段实习,这段经历点燃了她对品牌策划与营销方案设计的热情,成为她选择职业道路的一次关键契机。结合自身兼具咨询战略思维与天然创意能力的特质,徐秭榆敏锐地锁定了差异化赛道:通过自己在数据洞察分析方面的独特优势,聚焦于更多数据驱动的营销战略。

“差异化的选择让我与传统营销及传媒背景的同学形成了区隔。”她解释道。无论是快消公司的CMI(消费者市场洞察)部门、产品战略岗,还是新兴的DMI(数据驱动的市场创新)领域,都完美契合她“战略为骨、创意为魂、数据为脉”的复合定位。

回望来时路,她十分感念经管学院开放包容的氛围:“即使我选择的方向相对小众,可能过去很少有同学这样做,但是在我和老师们沟通时,他们都给予了我真诚的建议。我的班主任吴斌珍老师说的‘不是所有人都要卷保研,各有各的精彩出路’,让我备受鼓舞。”

04

成长心路:与焦虑共舞,在“不完美”中前行

回顾四年大学生活,徐秭榆认为快乐的时光居多,但焦虑也如影随形。“我是典型的ENTJ人格,重视原则,追求效率,但也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桎梏。”

在寻找实习、申请暑期项目遭遇挫折时,社交媒体上他人精心展示的“光鲜人生”给徐秭榆带来许多无形的压力。面对这种压力,她的解决办法直接而有效:在期末周与寻找实习期间卸载制造焦虑的APP。比起与他人比较,她选择信赖朋友的支持,朋友们会坚定地告诉她:“你其实已经很努力、很优秀了。”她也逐渐看清了“名校光环”的双面性:它或许是声名在外的“金字招牌”,但在现实的就业市场上也并非无往不利,甚至可能带来一些“必须匹配名校身份”的隐形压力。“在光环下,重要的是主动破局。”她提醒后来者,“经管人互助的传统一直都在,但你需要先勇敢地伸出手。”

徐秭榆(右一)与室友们的合照

谈及个人成功的定义,徐秭榆的答案清晰而笃定:“我希望在保障体面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拥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撑内心理念的实践。”徐秭榆的理想包括投身创业与公益事业,尤其是那些能切实推动女性发展的项目。“我承认自己既务实又理想主义。”她笑道,“精神的充盈与理念的落地生根,是真正能带来深度满足感的成就。”

对于“清华”标签的意义,徐秭榆有着清醒的认知:“它更像一张珍贵的入场券,时刻提醒着持有者:你是否有与之相配的实力与沉淀?”

作为过来人,她对学弟妹的寄语真诚而恳切:“别被‘六边形战士’的幻象所困!我履历上的多段实习,背后是无数石沉大海的简历和面试后的忐忑。面对种种纠结时的关键在于想清楚每件事为何而做——若为兴趣,便全心享受过程;若为目标,则须专注投入,懂得取舍。”她最后笑着补充道,“也无需畏惧过程中的‘草台班子’感,大家多是第一次摸索前行,结果往往比你预想的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