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之舞不停跳!山东大学齐鲁德医心外科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挽救71岁心梗患者
发布时间:2025-07-14 16:10:09 浏览量:2
近日,71岁的王先生(化名)突发喘憋12小时,被紧急送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急诊,经检查,王先生心脏三大主支血管严重狭窄,情况十分危急,需尽早行冠脉搭桥手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在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心外科展开……
医疗团队在术前评估时发现,王先生左心室舒张末径达72mm(正常值<55mm),射血分数仅43%,且颅脑MRI显示多发脑动脉狭窄及新发小脑梗死灶。“这类患者手术难度很大,犹如‘走钢丝’。”心外科执行主任李建新解释,“巨大左心室随时可能诱发室颤,而脑血管病变又增加了围术期脑梗的风险。”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医疗团队考虑了两种治疗方案。第一种是传统体外循环下搭桥术,虽然操作相对简单,但患者心功能极差,极可能出现脱机困难、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第二种是非体外循环方案,这种方式能避免相关风险,但对手术技术要求极高,需要在“几乎不移动心脏”的状态下完成血管吻合。
时间不等人,经医院多学科会诊,团队最终决定采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案。“患者心脏情况脆弱,我们担心经受不起体外循环的术式,所以选择了对心肌损伤最小的方式。”李建新说。与此同时团队为以防万一,备好了体外循环机应急。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术中,团队遭遇了预料中的挑战——膨大的左心室几乎填满了王先生左侧胸腔,手术如同在跳动的豆腐上绣花。常规取乳内动脉行乳内动脉,内窥镜微创取大隐静脉备用,李建新率先完成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的搭桥,随后在仅有的缝隙中,以毫米级操作精度完成其余两支血管的吻合。整个过程中,团队通过精细调整心脏固定器位置,将心脏位移控制在最小范围,有效规避了室颤风险。
针对王先生脑血管高风险,医院神经内科全程参与围术期管理。通过严格控制血压波动、优化容量管理,有效预防了脑梗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王先生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现已康复出院。
这是一名左心室显著扩大、心功能极差且合并脑血管多发狭窄的高危患者,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成功,突破了传统体外循环技术限制,标志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在复杂冠心病外科治疗领域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