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五十岁后,敢不敢对自己“自私”一点,取悦自己

发布时间:2025-07-14 16:36:18  浏览量:2

上周在菜市场碰到张阿姨,拎着一兜菜喘得直咳嗽。我说“让孩子买呗”,她摆摆手:“儿子房贷压力大,孙子还得接送,我歇了谁扛?”

看着她鬓角的白头发,突然想起我妈——五十岁那年,她把我的毛衣收进箱子时说:“以后该为自己活了。”结果现在,她的日程表比我还满:早上送孙女,中午给老伴做饭,晚上跳广场舞都得带着孙子的书包。

五十岁这道坎,像块磨了半辈子的石头,一边刻着“该歇歇了”,一边刻着“不能停”。可你有没有想过:前半生欠自己的,后半生到底要不要还?

那些“不敢停”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楼下王大爷退休那年,儿子说“爸你在家带孙子吧,省个保姆钱”。他应了,这一带就是五年。去年体检,血压高到医生勒令住院,他还偷偷跑回家给孙子做辅食。

“我要是歇了,这个家就转不动了。”这话我听太多五十岁的人说过。

他们总把“滋养自己”当成奢侈品——买件一百块的毛衣要犹豫三天,说“不如给孙子买双鞋”;想报个书法班,又怕“儿女觉得我贪玩”。可你发现没?那些一辈子围着别人转的人,到最后往往落得句“妈/爸你不懂”。

我妈以前总把进口水果留给我,自己啃有点烂的。直到有次她尝了口我买的车厘子,眼睛亮了:“原来这玩意儿这么甜。”那天我突然明白:五十岁的“滋养”,不是自私,是把前半生被忽略的“自己”,重新捡起来。

滋养自己,从来不是“使劲活”,而是“舒服活”

有人说“滋养就是跳广场舞、旅游”,可强迫自己每天晨跑十圈,累得膝盖疼,那叫折腾;报个摄影班却总惦记着接孙子,上课心不在焉,那叫应付。

真正的滋养,是“让自己舒服”的小事:

晨起一杯温水,不是养生教条,是喝下去胃里暖暖的踏实;午后在阳台坐半小时,晒晒太阳发发呆,不是浪费时间,是给脑子留白;晚上听首老歌,跟着哼两句跑调的词,不是幼稚,是让年轻时的快乐回来串个门。

前阵子给我爸买了个音箱,就是那种摆在书房不占地儿,音质却能把老歌里的弦乐听得清清楚楚的。他一开始骂我“乱花钱”,后来我发现,他傍晚浇花时总开着——放《垄上行》时,他会跟着拍子晃脑袋,像回到了二十岁在田间唱歌的样子。

那瞬间突然懂了:滋养不是非得花大钱,是让自己的感官重新活过来。就像那台音箱,它不只是个机器,是帮你把“被生活磨钝的耳朵”,重新叫醒的小开关。

一边是“该奉献”,一边是“要活透”,五十岁的人该站哪队?

小区里有两派五十岁的人。

一派是“奉献派”:孙子的家长会比自己的体检重要,儿子的房贷比自己的养老金紧张。他们的口头禅是“等孙子大了就好了”,可真等孙子大了,又该等重孙子了。

另一派是“活透派”:李叔每天雷打不动写两小时毛笔字,他说“以前给学生改作业,现在该给自己改改心情”;赵姨每周跟老姐妹去爬山,儿子抱怨“妈你不管我了”,她回“我管不动了,先管好我自己”。

有意思的是,“活透派”反而家庭更和睦。李叔的字被孙子当成“宝贝”,赵姨爬山拍的视频成了家庭群的快乐源泉。就像老话说的:“水满了才能流给别人,自己空着,拿什么给?”

我见过最扎心的例子:有位阿姨总说“等我老了就享清福”,结果六十岁那年突发脑梗,躺床上才哭:“我还没好好听过一首完整的歌。”

五十岁的残忍在于:你以为还有几十年可以等,可身体的零件已经在倒计时了。就像那台用了十年的冰箱,以前总觉得“还能凑合用”,突然某天就不制冷了——有些滋养,等不起。

最后想说句掏心窝的话

前几天整理旧物,翻到我妈五十岁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想在阳台种满月季,想把年轻时没听完的歌听完。”

我偷偷买了花苗,又把那台音箱放在她阳台。现在她浇花时,音箱里飘出邓丽君的歌,她会跟着哼,阳光洒在她脸上,像个偷到糖的小姑娘。

五十岁其实特简单:前半生你是妻子、丈夫、父母,后半生,你首先得是你自己。

别总说“等以后”,以后太悬了。就现在,给自己留半小时,喝杯茶,听首歌,或者就发会儿呆——你欠自己的那点“自私”,该还了。

毕竟,人生下半场,活得舒服点,不是奢侈,是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