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为什么那么“神”?
发布时间:2025-07-15 01:11:06 浏览量:2
——看夏、殷、周三大王朝的本质区别!
作者:翁卫和
⸻
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三星堆的文物总是让人觉得神秘、神圣、神奇,甚至带着一股超现实的“神性”?
而再看殷墟、周都,好像就“务实”多了——青铜器是礼器、祭器,讲制度、讲规矩,讲祖宗。
这不是偶然,而是背后隐藏着中华三大王朝夏、殷、周的本质区别。
一句话:
夏王朝——神权为上;殷、周王朝——王权主政。
⸻
一、三星堆为何“神”?因为它代表了神权巅峰!
走进三星堆,你看到的不是王座、不是军阵、不是朝堂,而是——
• 神树高耸,通天达地;
• 神面庄严,目空一切;
• 神像林立,舞者、巫者、王者合一;
• 神鸟神兽满天飞舞,象征通灵、腾升。
这里不是人治的世界,而是“神说了算”的社会。在三星堆所代表的早夏王朝时期,王是神的“执行者”,而不是主宰者。
➤ 神权主宰一切,君王必须“尊神”
在三星堆文明中,政权的合法性不是靠血统、征伐或封赏,而是靠神的认可:
• 王的出现,要祭神;
• 政策要执行,要问神;
• 战争出征,要占卜;
• 民众生活,也要靠与神灵的和谐共处。
所以三星堆遗址中才会有如此众多的“神舞”“神面”“神像”——因为神,是当时最重要的权力中心!
⸻
二、从神治到人治:殷、周王朝的变化
我们再看看殷商和西周,就会发现一个巨大的转变。
虽然殷人也有神(上帝、祖先)、周人也讲祭祀(周礼、宗法),但这些神的作用,越来越成为“王权合法性”的附属工具。
举个例子:
• 商王武丁占卜很多,但最后怎么打仗、怎么分封,还得他自己说了算。
• 周武王伐纣,也打着“天命”的旗号,但一切安排,早已是世俗军政部署。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
夏(三星堆)是神权在上,王听神;
殷、周则是王权至上,神为王服务。
⸻
三、从“启舞”到“王礼”:文明逻辑的转折点
夏王启的故事中,常常伴随着“舞”与“祭”。他跳《九韶》,他祭天地,是“神舞之王”。
到了商周,这种神舞变成了礼仪程序、制度性祭祀——
• 礼器有等级;
• 祖先祭祀定时间;
• 宗法制度讲“尊卑长幼”。
➤ 从“跳给神看”变成了“做给人看”
这其实标志着一个重大转变:
从神主导的神秘文明,走向了人主导的权力文明。
王权不再仰赖神的存在,而是逐步建立起人间的等级制度、法度系统。
⸻
四、为什么说三星堆才是“文明主根”?
有些人说:三星堆是“区域文化”“非主流”,但这其实是中原中心史观的偏见。
事实是:
• 三星堆有王、有礼、有神、有器、有制度、有世界观,怎么可能是“支干”?
• 三星堆统摄南方、影响北方,其文化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商文明,甚至启发了中原的“神权—王权”过渡逻辑。
所以我们要正本清源:
三星堆不是中原文明之外的“他者”,而是中华文明的主根。
殷、周是从这棵神树上开出的“人治之花”。
⸻
五、结语:谁更早?谁更“神”?谁更本质?
用一句通俗的话讲:
夏是“天上的文明”:神在上,人敬畏,政权靠天命;
殷是“天人交织的文明”:人掌权,神助攻,王命加神意;
周是“人间的文明”:王主政,神陪衬,制度为本。
所以你为什么总觉得三星堆神秘?
不是它“落后”,而是它太早、太高、太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