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婧祎《壁上观》舞台重塑国风美学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7-15 21:41:57 浏览量:2
当赤色纱裙在敦煌壁画前翩然起舞,鞠婧婧祎在江苏卫视春晚上的《壁上观》舞台,以破壁之势激活了沉睡千年的文化记忆。
这场被观众誉为 "中式美学教科书" 的表演,不仅重现了盛唐气象,更在光影流转间开辟了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新路径。
舞美团队借助 3D 投影技术,将莫高窟第 112 窟的《观无量寿经变》壁画立体复刻。飘摇的飞天绸缎与动态全息浮雕形成空间对话,暖金色光晕中,悬浮的经变图随着舞姿徐徐展开。
这种虚实相生的处理,使得舞台既保有石窟艺术的庄重感,又通过现代科技突破物理边界,营造出 "人在画中游" 的沉浸式体验。当鞠婧祎的水袖扫过数字化经幡,千年时光在指尖流转的瞬间被具象呈现。
服装设计暗藏文化密码,赤色缂丝纱裙采用非遗 "通经断纬" 技艺,金线刺绣的缠枝纹样取自敦煌藏经洞遗书装帧纹饰。腰间垂落的十二枚玉环,既暗合《周礼》"君子佩玉以比德" 的礼制,又通过碰撞声响模拟古乐 "金石之声"。眉心朱砂花钿的造型,经考据还原了唐代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 "斜红" 妆容,与发间鎏金步摇共同构成流动的文物展陈。
编舞设计突破传统程式,将敦煌舞 "三道弯" 体态与戏曲水袖技法融合创新。长达六米的双层水袖在抛接转折间,既似壁画中飞天的飘带,又如数字绘卷的生成轨迹。当舞者突然静止于 "反弹琵琶" 的经典造型时,智能追光系统瞬间将背景切换为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数码壁画,完成古代供养人与现代观者的时空对话。
这场现象级演出引发的连锁效应正在持续发酵。据文旅大数据显示,《壁上观》播出后敦煌研究院游客咨询量激增 40%,95 后观众占比突破六成。更值得注意的是,舞台中运用的增强现实技术已被国内多个博物馆引入文物数字化展示项目,形成演艺与文保领域的跨界共振。
在《来战》片场带伤完成泼水戏的鞠婧祎,正通过《万花世界》《月鳞绮纪》等新作延续她的国风叙事。从《红昭愿》的汉唐气韵到《壁上诉》的敦煌密码,这位 90 后艺人用现代语汇重构传统文化基因,在娱乐工业体系中开辟出一条文化自觉的新路径。当年轻观众为数字飞天按下点赞键时,千年文明正以更富生命力的形态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