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申遗的韩国没想到,中国递交137份铁证,联合国向韩下最后通牒
发布时间:2025-07-15 23:50:07 浏览量:1
这么多年以来,韩国没少盗窃中国的文化跑去联合国申遗,为了给他们一个小小的“教训”,我国在五月底递交了137份铁证,目标直指韩国申遗的那些东西。
取材于网络
收到消息后,联合国向韩下达最后通牒,只给他们45天的时间自证,如若到期拿不出证据,他们的行为就会被认定为文化盗窃,到那时之前申遗的项目也有可能保不住。
如今期限已到,韩国申遗到底拿出证据了没?如果没有,真的会被取消么?
取材于网络
说到文化遗产,大家肯定觉得越独特就越好,但殊不知每一个文化的背后很可能都有着上千年的起源和延续,尤其是中国这座古老的国家。
所以当韩国一口气将很多个中国文化项目打包申遗时,自然而然就会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奈何韩国却一次又一次的“偷上瘾”了。
取材于网络
记得韩国第一次抢我们的文化是在2004年,当时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在联合国申遗成功,而这原本是地方性节日,却不曾想通过巧妙包装就被韩国搬到了国际舞台。
不少人在网上发文“端午不是屈原的么,我们怎么成了后来者”,就连媒体也加入了其中,人民日报连发评论,专家学者挨个坐不住。
取材于网络
与此同时,国家也毫不姑息,反而正式启动端午节申遗程序,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文化不容随意挪用,可惜的是韩国并没就此罢手。
从那时起,泡菜、韩服、燃灯会……一个个共享的文化元素,在韩国的国家叙事中,被逐渐提纯、固化,最终包装成“韩国独有”的文化名片。
取材于网络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不知盗窃了我国多少文化遗产,竟还信誓旦旦宣称归其所有,实在不可理喻,终于在今年5月30日这天,我国文化遗产研究团队出手了。
一切都始于一份厚达几百页、包含137项具体质疑的证据材料,当我们将这份材料递交给联合国时,就意味着这已经不再是网络上的口水战,也不是民间的意气之争。
中国这次选择直接“敲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一场持续了近二十年的文化归属争议正式摆上了国际仲裁的台面。
值得一提的是,教科文组织的反应也堪称罕见,他们没有选择息事宁人,而是迅速向韩国发函,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红线,7月15日左右必须对所有质疑给出详尽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取材于网络
消息传来,韩国起初有些安静,媒体也似乎在有意回避,但随着规定的45天期限一天天逼近,政府文化部门的紧急会议、舆论场上逐渐升温的紧张空气,都让他们不得不慌张。
这不再是一场关于“谁先谁后”的民间辩论,而是一场关乎国家信誉和文化主权的严肃博弈,中国的策略变了,从过去被动的舆论回应转变为今天主动的规则运用。
取材于网络
这一招,精准、系统,且直击要害,韩国的申遗似乎已经站不住脚了……
想在国际法理上站稳脚跟,靠的不是情绪,而是证据,这一点中国比谁都明白,递交的这份材料就像一份对文化遗产进行的“基因测序报告”。
取材于网络
其中争议最大的泡菜(Kimchi),测序结果令人惊讶,中方通过微生物基因检测发现,韩国泡菜发酵的核心菌群,与中国山东地区一种辣白菜的菌群,基因相似度竟高达88%。
这几乎就是一份“亲缘鉴定书”,更别提二十世纪初的韩国报纸上,还曾刊登过承认其腌制技法源自中国的文章,历史的白纸黑字成了最无法辩驳的呈堂证供。
取材于网络
而那被韩国视为文化符号的“酱”,也在考古学面前露了底,当韩国宣布要为“黄豆酱”申遗时,中国直接拿出了湖南马王堆汉墓的出土实物。
一坛封存了2100多年的黄豆酱,比韩国能追溯到的最早文献记录早了一千多年,这就像在讨论谁是家族长子时,有人直接请出了老祖宗的牌位。
取材于网络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江陵端午祭”上,中方翻开了宋代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元代的《高丽史》,古籍清晰记载了高丽王朝模仿中原过端午的情景。
至于安东假面舞的面具,其样式与中国西南的傩戏面具几乎如出一辙,“阿里郎”的曲调里至今还残留着早期汉语词汇的“语言化石”。
取材于网络
而韩国的传统木结构建筑技艺,其核心流程与中国宋代《营造法式》里的记录,更是高度重合,仿佛共享了同一套设计蓝图。
其中中国的做法已经很明确,就是告诉全世界,文化可以交流、可以共享,但不能在申遗时,为了构建一个“纯粹”的身份,而刻意抹去其流传与演变的真实历史。
取材于网络
这些问题使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法忽视,眼看着他们给韩国的最后的期限已经到了,韩国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而中国是否也准备好继续揭开更多项目的历史真相了?
期限一到,拿不出证据联合国就会取消韩国的非遗项目,这是韩国必须面对的问题,眼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韩国申请的很多非遗项目本身就没有严密的历史记录。
取材于网络
就比如安东假面舞,他们申遗的时候说这是“朝鲜王朝宫廷文化遗产”,但结果却无法出示15世纪以前的清晰图文资料,更何况部分面具样式和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模一样了。
显然这项申遗根本站不住脚,面对如此压力,韩国媒体似乎也开始想办法消除舆论,他们逐渐用其他新闻覆盖原本高调宣传的“非遗申报成功”的内容,试图让大家遗忘。
取材于网络
与此同时我国也没有停下脚步,中国媒体继续释放消息,专家学者接连发声,各官方账号也纷纷刊登文章,提出“文化主权不容含糊”的评论。
并且有些专家还跑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内部论坛上要求加强文化申遗流程,提供三项核心证据,如历史文献、实物实证、文化演变逻辑。
取材于网络
如果真的如此,申遗或许将不再是一劳永逸的桂冠,很可能许多已有的申遗项目都有可能被重新审查,对于韩国来说,他们那些含糊其辞、历史证据不足的非遗项目可能都面临着风险。
不过,目前期限虽然已经到了,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常需要时间评估材料,所以尚未公开最终裁决,历史类似案例(如2018年韩国活字印刷术争议)显示,结果可能延迟数周公布。
取材于网络
一旦韩国未能通过核查,其非遗资格可能被撤销,相关文化归属或将重新界定,此次事件也被视为中国在非遗保护规则上的重要反击,可能推动申遗机制改革。
未来将会不只是“抢文化”的天下,而是要比谁能讲出历史的真相,是我们的文化谁也偷不走,这一场挑战我们从来不怕,韩国你们做好准备了么?
取材于网络
参考资料:
热点新闻2025-07-14
联合国向韩国下通牒:拿不出证据就是文化挪用
共青团中央2021-02-04
争抢中国结,围攻李子柒……韩国为什么老想“拿走”中国文化?
人民资讯2021-10-18
“中国抢了我们的文化!”韩国教授语出惊人,荒唐言论惹国际笑话
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2024-06-12
我国成功当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
顶端新闻2025-06-11
2025年5月30日,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137项原始凭证,对韩国文化挪用行为发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