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公园现“钱碰舞”:大爷付钱大妈收,不掏钱别想摸!

发布时间:2025-07-16 23:11:16  浏览量:2

公园里,跳舞本来就是图个乐呵,最近偏偏多了个新规矩——付钱才能搂腰跳舞。上周三,朝阳公园,一群大爷大妈在槐树底下跳交谊舞,表面上和以往一样热闹,细看却不是那么回事。有个戴帽子的老头,刚一挤进圈子,二话没说,摸出个红包递给等在一旁的大妈,音乐一响,小步一转,一手交钱、一手搭肩——这套路真是让围观的人都愣住了。

头回碰上,不少遛狗的大爷大姐都嘀咕:“现在跳个舞都要付钱?这公园变市场了?”凑过去一打听,附近老人压低声音告诉你:想跳舞,要先付款,少一点都不行。你要是心疼那块钱,不好意思了,连舞伴的手都碰不上。

那天,亲眼见一位大叔,付完钱以后整个人都跟不一样了,衣服抻了抻、头发顺了顺,感觉比刚才精神多了。问现场的人,他们也不觉得多奇怪。有个穿条纹衫的大爷边喝茶边说:“自己闷在家也是发呆,花点钱乐呵一下,比坐屋里磨叽强。”旁边碎花衣服的大妈也乐呵呵地接话:“都是一个圈子,花钱认识新朋友。”

一天能赚百八十块的大妈不是个例,后来这些钱还会被转手又请别人当新的舞伴。其实这么算下来,花得也不少,有人当场拿退休金和花销做对比——有的老人两三千块钱一个月,跳舞花得一点都不心疼,反而乐此不疲。

有人担心:“花钱跳舞,万一上了瘾咋办?本来攒点养老钱不容易。”有修车摊的王叔说,他哥卖家具的钱全搭进去了,家里人还被蒙在鼓里。

有意思的是,公园里的老人其实很懂得怎么掂量。有对老夫妻,每回都是互相做舞伴,从来不走钱。这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劲儿,别人乐呵,他们更自在;还有个穿皮夹克的大爷,每次跳舞都是计时,三分钟一过立马撤,说“剩下的省下来,能请老哥们喝豆浆”。

这边付钱跳舞、那边就有人不感兴趣。张奶奶天天坐长椅看热闹,就是不凑热闹。她自己说:“我这岁数,就喜欢看气氛,掺和进规矩、给钱那一套不适合我。”没想到,跳舞的大爷赶紧喊:“张姐你来,我请客!”说得像街坊邻居赶集一样,气氛立马热烈不少。

关于这个新风气,外界看法真不少。有人直接开喷:“公园里收钱跳舞,不就是变相卖身吗?”但也有人觉得,反正老人花自己的钱、跳自己的舞,图个开心,有啥问题?有的子女觉得爸妈“花钱买乐,比打麻将上瘾强”,还有人录了视频发到朋友圈,吸粉无数。

网上议论声不少,但朝阳公园、中老年圈子里的气氛,反倒越来越自在。多数老人其实还是各过各的日子:要么自己带音响、小群体凑队伍,要么就随便跳,根本没人较真钱的事。可那边收钱的舞队却越拉越大,还有别的小区跟风仿效,跳舞声、讨价还价声全糅一块,场面“像赶集”。

别以为所有老人都扎堆跳舞,还有一边下象棋的大爷,看着舞池那头只是笑笑:“爱咋玩随他们,我身子骨不行,愿意静静呆着。”手里铁球转个不停,完全没兴趣掺和。棋盘这边、舞池那边,热闹与安静共存,都有各自的过瘾法子,谁也别瞧不起谁。

有人觉得老人花钱跳舞不值,子女担心老人被骗或者上瘾。可站在这些公园常客的角度,老了本来就怕孤独,花钱买个热闹、买朋友、买尊重和存在感,比锁家里强多了。想想有些年轻人花更多钱玩游戏、买盲盒、做美甲、喝咖啡,差别其实没那么大。

也有需要提醒的地方:小区、社区志愿者其实可以多出来引导一下,别让“舞伴费”变成新型的互相攀比,或者让有心人钻空子趁机敛财。更要警惕个别老人因为消费过度、瞒着家里把积蓄全投进去;家人得多留心,偶尔来公园看说不定还发现爸妈的“新江湖”。

生活嘛,有时候一笔小钱,还真换不来一份人情味。跳舞、下棋、遛狗,各有各的乐趣,公园就像缩小版的人间社会,有热闹的、也有清静的,道道都像生活本身一样真实。

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