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龙江人·奋斗者|陈良勇:让中国刀具闪耀世界舞台

发布时间:2025-08-05 15:54:10  浏览量:2

【中国商报焦阳报道】

近日,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全国工商联决定,授予全国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哈尔滨瀚霖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良勇凭借在科技创新与产业报国领域的突出贡献,成为黑龙江三名获奖者之一。

这位从黑土地走出的企业家,用二十年时间将一家作坊式企业打造为年出口创汇千万美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其故事正是新时代龙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一颗“中国造”的初心

上世纪90年代,哈尔滨的外贸行业正值蓬勃发展期。刚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专业毕业的陈良勇,揣着一肚子专业知识,走进了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哈尔滨分公司,从基层业务员做起。那时的他,身穿洗得发白的衬衫,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坚毅。

“跑业务那会,得腿勤、嘴甜、脑子活。”陈良勇回忆起当年,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凭借着一股“把产品吃透”的较真劲,迅速在业务中崭露头角。短短五年,陈良勇就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副总经理。因表现出色,他被派驻加拿大、印尼等国,在国际舞台上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

然而,一次国际展会的经历,彻底改变了陈良勇的人生轨迹。“德国、日本刀具展位前采购商人山人海,而中国产品展位却冷冷清清,无人问津。”这强烈的反差,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陈良勇的心。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中国自己的精密刀具!”

“国家要强大,得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拿得出手的硬产品。”陈良勇坚定地说。2000年,他毅然辞去公职,远赴加拿大深造。两年后,怀揣着技术与人脉回归故土,在哈尔滨一处老化工厂的厂房里,伴着几台机床和十几名工人,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旅。“我就想试试,在国际博览会上,能不能让‘中国制造’的刀具展位前排长队。”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经过整整一年的艰苦努力与无数次试验,团队终于攻克了刀具焊接变形的难题,成功将两种塑形变形极大的材料有效连接,实现3米内均匀延展,大幅提升了产品焊接后的强度和稳定性。这一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瀚霖刀具”也成为了“中国制造”的骄傲。企业凭借这项技术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顺利通过黑龙江省首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还在哈尔滨开发区拥有了6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如今,瀚霖科技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刀具生产及出口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陈良勇

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技术研发的道路上没有捷径,每一步都需要用汗水与智慧去丈量。”走进瀚霖科技,车间里机械臂精准作业,数控加工机床高速运转,技工们紧盯屏幕上的参数波动——这片忙碌的场景,既是陈良勇带领团队突破技术封锁的“战场”,更是民营企业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的生动注脚。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2009年,面对日本在高端木材切割领域的技术垄断,瀚霖科技毅然接下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真空环境下的实验,差一丝一毫都可能前功尽弃。”陈良勇记得,团队成员守在实验室,3年间推翻上百套方案,反复校准设备参数,最终让多重复合金属刀具在实景测试中惊艳亮相——不仅破解了我国木材加工行业的“卡脖子”难题,更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近年来,在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指引下,瀚霖科技主动将技术优势延伸至国防军工领域。面对无先例可循、需巨额研发投入的要求,陈良勇说:“国家需要,咱就干!这不是生意,是使命!”

瀚霖科技的成长轨迹,正是民营企业融入国家战略的缩影。像瀚霖科技这样的民企,正以“自主可控”的技术实力,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技术突破无止境,国家需求就是方向。”陈良勇的话道出了企业深耕创新、服务国家的初心。

向世界递出“龙江名片”

“企业的底气,永远在人才的底气里。”在陈良勇看来,企业二十年的成长轨迹,正是一部“产学研拧成一股绳”的协同创新史。

深耕科研领域多年,陈良勇始终将人才视为发展的“源头活水”。依托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瀚霖科技累计吸引数十名海内外优秀科研人才扎根黑龙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组建联合实验室,在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攻克20余项核心技术难题,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既要懂科研的企业家,也要懂市场的科学家。”陈良勇坚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谈及扎根黑龙江的二十年,陈良勇的语气里满是感激:“这片土地给我的远不止创业的舞台。”他坦言,黑龙江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的沃土,“法治环境让人放心,办事效率让人舒心,政府的主动服务更是暖人心。你看黑龙江省的包联制度,企业有困难打个电话,相关部门很快就来解决,不用自己跑腿;数字政府建设让很多审批在线上就能办,省时又省心。”这些便利让企业得以轻装上阵,“我们能把更多精力聚焦在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上,这是黑龙江给企业最实在的‘减负’。”

如今,载誉归来的陈良勇想得更多的是“传承与开拓”。“我从黑土地走来,深知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潜力。”他透露,企业正计划进一步扩大研发投入,在现有技术优势基础上,推动更多“龙江造”新材料、智能装备加速进入国际市场,让“Made in Heilongjiang”的标签亮相全球。

“让更多‘龙江智慧’服务国家战略,让更多‘龙江制造’走向世界舞台,这是我们这一代创业者的责任,更是对这片土地最好的回报。”陈良勇的话语中,既有对过往的感恩,更有对未来的笃定。